GB 34659-2017英文版翻译 汽车和挂车防飞溅系统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ChinaAutoRegs|GB 34659-2017 英文版/English/翻译/汽车和挂车防飞溅系统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Relating to the Spray-Suppression Systems of Motor Vehicles and Their Trailers


1 SCOPE

This Standard specifies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 spray-suppression systems of motor vehicles and their trailers.
This Standard applies to:
a) Spray-suppression systems mounted on Category N and O vehicles;
b) Category N and O vehicles fitted with the spray-suppression systems defined in 3.1;
c) In the case of vehicle chassis fitted with cab, the wheels covered by the cab;
d) For vehicles of Category N1, and Category N2 with a technically permissible maximum laden mass not exceeding 7,500 kg, if fitted with the wheel guards as specified in GB 7063,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standard may be considered as satisfactory.
This Standard doesn’t apply to the vehicles of Category G defined in GB/T 15089.
XXXX
2 NORMATIVE REFERENCES

The following referenced documents are indispens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document. For dated references, only the edition cited applies. For undated references,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referenced document (including any amendments) applies.
GB/T 3730.1 Motor vehicles and trailers – Types – Terms and definitions
GB 7063 The wheel guards of motor vehicles
GB/T 15089 Classification of power-driven vehicles and trailers

4 防飞溅装置的技术要求

4.1 能量吸收型防飞溅装置的技术要求

4. 1.1 按 A.4.2 和 A.4.3 的要求进行试验,并按 A.4.4 要求的方法计算平均集水率,平均集水率应不小 于 70% 。
4.1.2 如果本轮试验中单次试验的集水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平均集水率的差值超过 5 %,应按附录 A
的要求重新进行试验 。
第二轮试验后,单次试验的集水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平均集水率的差值超过 5%,且两轮试验的平 均集水率较小值不满足 4.1.1 的主善农时,判定样件不合格 。
4.1.3 如果样件的垂直位置影响试验结果时,应在最大和最小集水率的位置重复 A.4.1 A.4.4 所述的 过程。试验结果仍需满足 4.1.1 和 4.1.2 的要求。
4.2 空气/水分离型防飞溅装置的技术要求

4.2.1 按附录 B 中 B.4.3 规定计算的平均集水率不得小于 85 % 。
4.2.2 如果本轮试验中单次试验的集水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平均集水率的差值超过 5 %,应按附录 B的要求重新进行试验 。
在第三轮试验时,单次试验的集水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平均集水率的差值超过 5 %,且两轮试验的 平均集水率较小值不满足 4.2.1的要求时,判定样件不合格 。
4.2.3 当装置的垂直位置影响测试结果时,应在获得最高和最低百分比的位置重复 B.4.1至 B.4.4 所述的步骤,测试结果应满足 4.2.2 的要求 。依据上述两个位置试验结 果计算的平均集水率应满足 4.2.1 的 要求。

5 车辆要求

5.1 车辆状态

为了检测是否符合本标准,车辆应处于下列状态
a) 车辆应为空载质量状态,且车轮处于正向前直行位置 s
b) 对于半挂车,装载平面应水平 s
c) 轮胎应充气至车辆制造商规定的额定压 力.

5.2 车轴/桥

5.2.1 举升式车轴/桥

如果车辆安装有一个或几个举升式车轴 /桥,当车轴/桥降F时或车轴/桥升起且车轮与地面相接触 时,防飞溅系统必须覆盖所有车轮 。

5.2.2 随动转向轴/桥

安装有随动转向轴 /桥的车辆,如果防飞溅系统安装在销轴部件上,则应满足适用于非转向轮时的 要求,如果未安装在该类部件上,则应满足适用于转向轮时 的要求回

5.3 外挡板的位置

除了与地面接触的轮胎凸起之外,相切于外轮胎壁的纵向平面与外挡板的 内缘之间的距离“c”应不 超过 100 mm(见图 C.1) 。
5.4 防飞溅系统

5.4.1 防飞溅系统应满足 6.1或 6.3 的要求 .
5.4.2 位于车身地板或载货平台下部覆盖的非转向或随动转向车轮的防飞溅系统,应满足 6.1 或 6.3或 6.2 的要求 。
注a 第 5 章内容仅适用于安装了 符舍第 4 章要求的防飞溅系统的车辆 。

6 防飞溅系统的特殊要求

6.1 对安装有转向或随动转向或非转向车轮的车轴 /桥上的能量吸收型防飞溅系统的要求

6. 1.1 挡泥板

6.1.1.1 挡泥板应按下列方式覆盖紧邻轮胎上方 、前方或后方的区域 g
a) 对单车轴/桥或多车轴/桥情况,前边缘(c )应向前延伸到j 0 -Z 线,且 0 -Z 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不大于 45。。后边缘应向F延伸,不高于过车轮中 心的水平线 100 mm(见图 C.3) ;
b) 对于多车轴/桥,0 角的要求只适用于最前轴,后边缘高度要求只适用于最后轴 z
c) 考虑到制造商规定的最大轮胎 /车轮单元,挡泥板的总宽度“q”(见图 C.1),应至少足以覆盖轮 胎的整个宽度“b”,对于双车轮来说,是两个轮胎的整个宽度“户。尺寸“b”和“t”应在轮毅高度 处测量,不包括轮胎壁上的任何标识 、装饰线和防擦线等 。
6. 1.1.2 挡泥板后部的前表面应安装一个符合 4.1 要求的防飞溅装置 。该装置应覆盖挡泥板的内侧, 高度由一条穿过车轮中心的 直线确定,该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小于 30°(见图 C.份 ,
6. 1.1.3 如果挡泥板由几个部件组成,则安装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各部件间不应存在任何可使飞溅透 过的间隙。无论车辆处于满载或空载状态时 ,在整个轮胎滚动表面宽 度上,在挡泥板所覆盖范围 内,如 果从车轮中心向外的任何径向飞溅能被防飞溅系统的一部分所遮挡,也认为满足本条款要求 。
6.1.2 外挡扳

6. 1.2.1 对于单车轴/桥,从车轮中心开始测量,外挡板的下边缘不允许超过如下规 定的距离和半径,最 下端可倒圆角的情况除外(见图 C.3) 。
1) 空气悬架
a) 安装有转向或随动转向车轮的车轴/桥 z
从前边缘(朝向车辆前方的顶 点 到后边缘(朝向车辆后方的 顶点 A ) ,R,《l.5R ;
b) 装有非转向车轮的车轴 /桥 =
从前边缘(顶点 到后边缘(顶点A ) ,R 《1.25R .
2) 机械悬架
a) 一般情况 ,R 《I.BR ;
b) 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 7 500 kg 车辆的非转向轮 ,R,《1.5R 。
注 z 其中 R 安装到车辆的轮胎半径,R ,从外挡板的下边缘到车轮中心的径向距离 .
6. 1.2.2 对于多车轴/桥,6.1.2.1 的要求不适用于通过第一轴和最后轴中心的两个横向垂直平面之间 的区域,此区域内,外挡板可以为直线造型,以保证防飞溅装置结构的连续性(见图 C.5) 。
6. 1.2.3 在经过车轮或多车轴 /桥的第一个车轮中心垂线后测量,防飞溅装置〈挡泥板和外挡板)在任意 垂直于挡泥板的截面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延伸距离不小于 45 mm (见图 C.2 和图 C.3) .在垂线之 前,该尺寸可以逐渐减少 。
6. 1.2.4 当车辆行驶时,在外挡板内或外挡板与挡泥板其他部件之间,不允许出现使飞溅溢出的开口 。
6.1.2.5 当外挡板由有相对运动的不同部件构成时,6.1.2.3 和 6.1.2.4 的要求在局部可不必满足 。
6. 1.2.6 对于底盘较低的半挂牵引 车,即赣座高度不大于 1 100 mm,其设计可不必满足 6.1.1. la) ,
6.1.1.3 和 6.1.2.4 的要求。
当牵引车连接一辆挂车时,挡泥板和外挡板可不覆盖后轴 /桥轮胎上方,以避免防飞溅装置被损坏 。 在经过车轮中心的垂线向前和向后都太于 60。的轮胎区域内,车辆的挡泥板和外挡板都应满足
6.1.1 和 6.1.2 的要求。
当这些车辆在不牵引半挂车的状态行驶时,车辆的设计应保证其满足 6.1.2 的要求。制造商可对 挡泥板和外挡板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满足本条款的要求,例如,包含一个可拆卸的零件 。
6.1.3 商帘

6. 1.3.1 雨帘的宽度应满足 6.1.1.lc) 中对“q”的要求,雨帘位于挡泥板内 的情况除外,此时雨帘的宽度 应不小于轮胎胎面的宽度 。位于挡泥板下部的雨帘宽度应满足本条款的要求,每一边的偏差不大于
10 mm。
6. 1.3.2 雨帘的方向应基本垂直 。
6. 1.3.3 雨帘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 He离不大于 200 mm (见图 C.4) •
当最后一个车轴/桥的外挡板下边缘的径向距离 R ,不大于安装在该车轴/桥车轮上的轮胎半径尺 寸时,可以将距离提高到 300 mm.
如果雨帘在技术上会影响悬架的性能,其底端的最大高度要求可放宽 至 300 mm , 6. 1.3.4 雨帘距轮胎最后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300 mm。
5

GB 34659-2017

6. 1.3.5 对相邻车轴/桥轮胎间距“d”小于 250 mm 的多车轴/桥,只有后一组车轮应安装雨帘 。当相 邻车轴/桥轮胎间距 d 不小于 250 mm 时,每个车轮后面都应有一个雨 帘(见图 C.5) 。
6. 1.3.6 在雨帘下边缘上方 50 mm 的点处,按每 100 mm 雨帘宽度施加 3 N 的力计算,雨帘向后偏斜 应不大于 100 mm o
6.1.3.7 具有所需最小尺寸雨帘的整个正面,应安装一个符合 4.1 技术要求的防飞溅装置,
6. 1.3.8 在挡泥板下方后边和 雨帘之间,不允许出现有飞溅溢出的开口 。
6. 1.3.9 如果防飞溅装置满足了有关雨帘的技术要求(见 6.1.3) 则无需另外配备雨帘。

6.2 对安装有非转向或随动转向车轮的特定牢轴 /桥上的能量吸收型防飞溅系统的要求

6.2.1 挡泥板

6.2. 1.1 挡泥板应覆盖紧邻轮胎上方的区 域。其前后端应至少延伸至与轮胎上缘相切的水平面处(见 图 C.6) 。后端可由雨帘来代替,在该情况下,它应延伸到挡泥板的上部 。
6.2.1.2 挡泥板的所有内后部分应安装有一个符合 4.1 要求的防飞溅装置。

6.2.2 外挡板

6.2.2. 1 对单车轴或相邻车轴轮胎间距“d”不小于 250 mm 的多车轴情况,外挡板应覆盖从挡泥板下部 延伸至上部的表面,直至与轮胎上边缘相切的直线,并位于与轮胎前边缘相切的垂直面和车轮后面的挡 泥板或雨帘之间(见图 C.6) 。
在多车轴的情况下,外挡板应位于每个车轮上 。
6.2.2.2 在挡泥板内部和外挡板之间,不允许出现有飞溅溢出的开口 。
6.2.2.3 如果没有在每个车轮的后面安装雨 帘(见 6.1.3.日,则在从雨帘的外边到与第一轴 /桥轮胎前 面最远点相切的垂直面(见图 C.6)之间的外挡板应是完整的。
6.2.2.4 外挡板的整个内表面的高度应不小于 100 mm,且应安装符合 4.1要求的吸能型防飞溅装置.

6.2.3 商帘

雨帘应延伸到挡泥板的下部,并且符合 6.1.3.1至 6.1.3.9 的要求.

6.3 对安装有转向或非转向车轮的车轴 /桥上的空气/水分离型防飞溅系统的要求

6.3.1 挡泥板

6.3. 1.1 挡泥板应符合 6.1.1.lc)的要求。
6.3.1.2 对单车轴/桥或相邻车轴/桥轮胎间距“d”太于 300 mm 的多车轴/桥情况,挡泥板应符合
6.1.1.la)的要求 。
6.3. 1.3 对相邻车轴/桥轮胎间距“d”不大于 300 mm 的情况,挡泥板应符合 图 C.8 所示要求。

6.3.2 外挡板

6.3.2. 1 外挡板下边缘应安装有符合 4.2 要求的空气/水分离型防飞溅装置 。
6.3.2.2 对单车轴/桥或相邻车轴/桥轮胎间距“d”太子 300 mm 的多车轴/桥情况(见 图C.7 和图C.8) 安 装到外挡板的防飞溅装置的下边缘,从车轮的中心开始测量,应具有下列的最大尺寸和 半径g
a) 装有转向或随动转向车轮的车轴 /桥:从前缘( 30°处的顶点 到后边缘 (100 mm 处的顶点
A) ,R,《l.05R ;
b) 装有非转向车轮的车轴 /桥 E 从前缘( 20。处的顶点 C) 到后边缘 (100 mm 处的顶点 A ) ,R.《
l.OOR 。
6

GB 34659-2017

注 z R 安装到车辆上的轮胎的半径此 , 从外挡板的下边(缘〉到车轮中心的径向距离.
6.3.2.3 对相邻车轴/桥轮胎间距不大于 300 mm 的多车轴/桥情况,位于车轴/桥间区域内的外挡板应 按照 6.3.1.3 中规定的轨迹向下延伸,不超过车轮中心的 100 mm 水平直线(见图 C.8) 。
6.3.2.4 在过车轮中心的垂直线之后的 外挡板上的所有点的深度应至少延伸 45 mm,在该线之前的外 挡板深度可以逐渐降低。
6.3.2.5 在外挡板内或外挡板和挡泥板之间,不允许出现有飞溅溢出的开口 。

6.3.3 雨帘

6.3.3.1 雨帘应满足下列要求之 ,
a) 6.1.3 的要求(见图 C.4) ;
b) 6.1.3.1、6.1.3.2 、6.1.3.5、6.1.3.8 和 6.3.3.2 的要求(见图 C.7) 。
6.3.3.2 符合 4.2 要求的防飞溅装置应按 6.3.3.lb)要求安装到雨帘上,至少是沿着整个边,并应符合以 下要求 z
a) 防飞溅装置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 200 mm o 如果雨帘在技术上会影响悬架的 性能,其底端的最大高度要求可放宽 至 300 mm o
b) 防飞溅装置应至少有 100 mm 高度(见图 C.7) 。
c) 除了防飞溅装置的下部之外,在雨帘下边缘上方 50 mm 处,按每 100 mm 雨帘宽度施加 3 N 的力计算,雨帘宽度在雨帘与防飞溅装置相交部分测得 ,6.3.3.lb)中提及的雨帘向后弯曲应不 大于 100 mm o
6.3.3.3 雨帘距轮胎最后边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 200 mmo

6.4 其他

多车轴/桥,当防飞溅系统与车轴/桥或悬架或底盘之间可能存在干涉时,其中一根车轴/桥(不是最 后轴 )的防飞溅系统,可以不覆盖胎面的所有 宽度.

7 测量方法

能量吸收型防飞溅装置的测量方法见附录 Ao 空气/水分离型防飞溅装置的测量方法见 附录 Bo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能量吸收型防飞溅装置的测量方法

A.1 试验目的与原理

A.1.1 定量地测量防飞溅装置捕集水雾的能力 。
A.1.2 通过一系列喷嘴将去离子水喷向防飞溅装置,模拟轮胎表面从地面带起的水雾的流量和速度 , 从而模拟出实车的工作状态。

A.2 试验设备

本附录所用试验设备见图 A.l.

A.3 试验条件

A.3.1 试验应在元风的封闭空间进行。
A.3.2 环境温度和样件温度应保持在( 21± 3)℃ 。
A.3.3 试验应使用去离子水。
A.3.4 每次试验所用的试验样件应预先浸湿 。

A.4 试验过程

A.4.1 将一个宽 500:’:j mm,高 750 mm 的试验样件垂直固定在试验设备的垂直框架上,需确保样件位 于收集器范围内,并且冲击前后均元使水流偏斜的障碍物 。
A.4.2 将喷射流量设置为( 0.675 土O.Ol)L/s,向样件喷射至少 90 L 最多 120 L 的去离子水,试验时,喷 水孔距离试验样件的水平距离为(500土2) mm (见图 A.1)。
A.4.3 使积水从样件上滴人集水器,计算本次试验的集水率 。
A.4.4 按照 A.4.2 和 A.4.3 的要求,重复进行 5 次试验,计算 5 次试验的平均集水率。

 

***********************************************
现成译文,到款即发。
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
请联系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购买完整译文。
专业源于专注|舍吾予言标准翻译/ChinaAutoRegs/始终专注于机动车标准翻译!迄今为止已翻译上千个国内外汽车法规标准!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GB 34659-2017英文版翻译 汽车和挂车防飞溅系统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上有1个想法

  1. Pingback引用通告: GB 2022版中国商用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图 | 中国汽车标准译文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