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AutoRegs|GB/T 40711.5-2025英文版翻译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5部分:发电机
Off-cycle technology/device energy saving effects evaluation methods for passenger cars—Part 5: Generator
CONTENTS
Foreword
Introduction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4 General Requirements
5 Test Procedure
6 Calculation of Energy Saving Effect
Annex A (Normative) Test Report for Generator of Gasoline, Diesel, Bi-Fuel and Dual-Fuel Vehicles
Annex B (Normative) Test Report for Generator of Non-Off-Vehicle-Chargeabl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NOVC-HEV)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 4071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的第5部分。GB/T 4071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换挡提醒装置;
—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
—第3部分:汽车空调;
—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第5部分:发电机。
引言
加快发展节能汽车是缓解燃油供应矛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要求,我国发布并实施了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为鼓励先进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好GB 27999配套实施细则,基于鼓励先进、可量化评价的原则开展了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的制定工作。
鉴于不同循环外技术/装置的技术原理、节能效果以及应用程度存在差异,节能效果的评价方法也存在不同,因此GB/T 4071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编制为分部分的文件。结合行业管理需要和技术应用特征,先行制定了换挡提醒装置、怠速起停系统、汽车空调、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等技术/装置的节能效果评价方法。同时未来亦不排除扩展纳入其他循环外技术/装置的可能。GB/T 40711拟由七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换挡提醒装置。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换挡提醒装置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怠速起停系统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3部分:汽车空调。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空调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5部分:发电机。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发电机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6部分:车内气流主动控制系统。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车内气流主动控制系统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7部分:预测能量管理系统。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预测能量管理系统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每种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分别作为GB/T 40711的一部分,各部分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循环外技术/装置标准体系。未来,将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循环外技术/装置标准体系,促进行业节能技术进步。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发电机节能效果的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具有发电机的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车辆。
本文件适用于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车辆,不适用于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T 19233-2020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 19578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T 197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
3术语和定义
GB 27999和GB 18352.6-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接电子负载external electronic load
在车辆运行中替代车辆用电器,具备恒功率、恒电流等多种工作模式的外接电子设备。
4总体要求
4.1车辆生产企业或其授权代理者应将一辆代表被试车型的车辆提交给检测机构,同时提供以下相关信息:
a)发电机的供应商、型号(额定发电量)的说明;b)用电器列表及用电器功率。
4.2被试车辆应符合GB 19578规定的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和GB 18352.6-2016(或其他适用版本)有关污染物排放的要求。
4.3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NOVC-HEV)的试验条件应满足GB/T 19753-2021中第4章的要求;其他车辆应满足GB/T 19233-2020中第5章的要求。
4.4按照第5章的要求进行试验,按照附录A或附录B的规定记录试验用车辆参数和试验数据。按照第6章的要求计算用电器燃料消耗量试验结果和目标值,计算结果以升每百千米(L/100km)表示,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三位;按照6.3的要求计算节能效果值,计算结果以升每百千米(L/100km)表示,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
5试验规程
5.1试验要求
5.1.1如果车辆装备有其他可通过手动方式开启和关闭的节能装置,试验中应使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5.1.2对于NOVC-HEV,应按照GB/T 19753-2021中C.3.1或C.3.2进行车辆的预处理;其他车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的荷电状态(SOC)按汽车生产企业的推荐值设定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每次试验开始前将SOC调整至汽车生产企业的推荐值。
5.1.3应在怠速负载的基础上,外接一个或多个外接电子负载,用以模拟用电器开启的试验。外接电子负载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总功率为600W;
b)总电流为公式(1)所得计算值。
式中:
I—外接电子负载总电流,单位为安培(A);U—REESS标称电压,单位为伏特(V)。
5.1.4用电器开启的试验中,应在车辆启动后立即开启外接电子负载,且外接电子负载宜与REESS连接;当用电器开启的试验循环结束后,应立即关闭外接电子负载。
5.2试验方法
5.2.1试验前,应通过在底盘测功机上至少运行一个GB/T 19233-2020中4.3规定的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进行预热。
5.2.2对于NOVC-HEV,按照GB/T 19753-2021中6.1及6.4的方法和7.2的要求在CLTC-P下依
次进行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试验;其他车辆按照GB/T 19233-2020中6.1、6.2、6.4及6.5的方法和7.1~7.4的要求在CLTC-P下依次进行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试验。每组试验由连续进行的一次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试验组成,且应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共进行3组,每组试验应使车辆保持充分预热的状态,否则应按照5.2.1的要求重新进行预热。
5.2.3对于NOVC-HEV,试验结果的有效性根据GB/T 19753-2021中6.1.2.2的规定进行判定,如果试验无效,应在5.2.2的规定之后连续进行试验,直至出现有效的试验结果,并按照GB/T 19753-2021中附录A修正燃料消耗量结果;其他车辆按照GB 18352.6-2016中附录CF修正燃料消耗量结果。
5.2.4按5.2.5分别对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的试验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如能通过重复性检验,则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作为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时的燃料消耗量。如开启状态下的燃料消耗量试验没有通过重复性检验,则应采用燃料消耗量较高的2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车辆开启
用电器时的燃料消耗量结果;如关闭状态下的燃料消耗量试验未通过重复性检验,则应采用燃料消耗量较低的2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车辆关闭用电器时的燃料消耗量结果。
5.2.5按公式(2)进行重复性检验。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标准差σ,并将3次测量结果中最大燃料消耗量与最小燃料消耗量之差(ΔFCmax)与σ值进行比较:a)如ΔFCmax≤σ,则视为通过重复性检验;b)如ΔFCmax>σ,则视为未通过重复性检验。
式中:
σ —第95百分位分布的标准差,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FC—3次试验所测得燃料消耗量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6节能效果的计算
6.1试验结果
按照公式(3)计算该车型用电器燃料消耗量:
式中:
FCGE—用电器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FCON—车辆开启用电器条件下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FCOFF—车辆关闭用电器条件下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6.2目标值
按照公式(4)计算该车型用电器燃料消耗量目标值:
式中:TGE—用电器燃料消耗量目标值,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CM—整车整备质量,单位为千克(kg)。
6.3节能效果值
6.3.1如按6.1计算得到的车型用电器燃料消耗量大于或等于6.2中相应目标值,则该车型发电机不具有节能效果。
6.3.2如按6.1计算得到的车型用电器燃料消耗量小于6.2中相应目标值,则按照公式(5)计算该车型发电机的节能效果试验结果,按照公式(6)计算该车型发电机的节能效果值:
式中:
FCT—发电机节能效果试验结果,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K —比例系数,取0.6。
式中:
FCJ—发电机节能效果值,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附录A
(规范性)
汽油、柴油、两用燃料及双燃料车型发电机试验报告
A.1车辆及制造厂基本信息
A.1.1车辆的商品名称或厂牌:
A.1.2车辆型式:
A.1.3车辆类别:M1
A.1.4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A.1.5制造厂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地址(如适用):
A.2车辆说明
A.2.1发电机系统信息
A.2.1.1发电机(型号、供应商、型式):
A.2.1.2REESS(型号、供应商、型式):
A.2.1.3ECU(硬件号、软件版本号):
A.2.1.4发电机额定输出: W
A.2.1.5发电机效率(发电机输出功率/输入功率): %
A.2.1.6发电机REESS标称电压 V
A.2.2整车参数
A.2.2.1整车整备质量: kg
A.2.2.2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A.2.2.3额定载客数: 人
A.2.2.4车身型式:
A.2.2.5驱动轮:前/后/4×41)
A.2.3发动机
A.2.3.1发动机型式:
A.2.3.2发动机型号:
A.2.3.3发动机排量: L
A.2.3.4燃油喷射系统型式:高压共轨/机械泵/VE泵/单体泵/泵喷嘴/其他1)
A.2.3.5生产企业推荐的燃料:
A.2.3.6最大功率: kW,转速 r/min
A.2.3.7增压装置:有/无1)
A.2.3.8点火系统:压燃/传统点火或电子点火1)
A.2.4变速器
A.2.4.1变速器型式:手动/非手动1)
1)删除不适用者。
A.2.4.2挡位数:
A.2.4.3总速比(包括轮胎受载下滚动周长):[道路车速(km/h)/(1000r/min)]
a)一挡:
b)二挡:
c)三挡:
d)四挡:
e)五挡:
f)六挡:
g)其他:
A.2.4.4主传动速比:
A.2.5轮胎
A.2.5.1型号:
A.2.5.2尺寸:
A.2.5.3充气压力: kPa
A.2.5.4受载下滚动周长:
A.2.6润滑剂
A.2.6.1厂牌:
A.2.6.2型号:
A.3结构特征
具有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是/否1)
A.4试验结果
A.4.1关闭用电器CO2排放量
A.4.1.1CO2排放量(CLTC-P低速区间): g/km
A.4.1.2CO2排放量(CLTC-P中速区间): g/km
A.4.1.3CO2排放量(CLTC-P高速区间): g/km
A.4.1.4CO2排放量(CLTC-P综合): g/km
A.4.2关闭用电器燃料消耗量
A.4.2.1燃料消耗量(CLTC-P低速区间): L/100km
A.4.2.2燃料消耗量(CLTC-P中速区间): L/100km
A.4.2.3燃料消耗量(CLTC-P高速区间): L/100km
A.4.2.4燃料消耗量(CLTC-P综合): L/100km
A.4.3开启用电器CO2排放量
A.4.3.1CO2排放量(CLTC-P低速区间): g/km
A.4.3.2CO2排放量(CLTC-P中速区间): g/km
A.4.3.3CO2排放量(CLTC-P高速区间): g/km
A.4.3.4CO2排放量(CLTC-P综合): g/km
A.4.4开启用电器燃料消耗量
A.4.4.1燃料消耗量(CLTC-P低速区间): L/100km
A.4.4.2燃料消耗量(CLTC-P中速区间): L/100km
A.4.4.3燃料消耗量(CLTC-P高速区间): L/100km
A.4.4.4燃料消耗量(CLTC-P综合): L/100km
A.4.5每次试验开始时SOC(%)或充电电流(A)
A.4.5.1第一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A.4.5.2第二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A.4.5.3第三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A.4.6每次试验结束时SOC(%)或充电电流(A)
A.4.6.1第一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A.4.6.2第二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A.4.6.3第三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A.5节能效果
A.5.1发电机节能效果试验结果: L/100km
A.5.2发电机节能效果值: L/100km
A.6检验机构信息
A.6.1车辆提交申请日期:
A.6.2负责进行试验的检验机构:
A.6.3试验报告编号:
A.6.4地点:
A.6.5日期:
A.6.6签名:
附录B
(规范性)
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发电机试验报告
B.1车辆及制造厂基本信息
B.1.1车辆的商品名称或厂牌:
B.1.2车辆型式:
B.1.3车辆类别:M1
B.1.4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B.1.5制造厂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地址(如适用):
B.2车辆说明
B.2.1发电机系统信息
B.2.1.1发电机(型号、供应商、型式):
B.2.1.2REESS(型号、供应商、型式):
B.2.1.3ECU(硬件号、软件版本号):
B.2.1.4发电机额定输出: W
B.2.1.5发电机效率(发电机输出功率/输入功率): %
B.2.1.6发电机REESS标称电压 V
B.2.2整车参数
B.2.2.1整车整备质量: kg
B.2.2.2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B.2.2.3额定载客数: 人
B.2.2.4车身型式:
B.2.2.5驱动轮:前/后/4×41)
B.2.3发动机
B.2.3.1发动机型式:
B.2.3.2发动机型号:
B.2.3.3发动机排量: L
B.2.3.4燃油喷射系统型式:高压共轨/机械泵/VE泵/单体泵/泵喷嘴/其他1)
B.2.3.5生产企业推荐的燃料:
B.2.3.6最大功率: kW,转速 r/min
B.2.3.7增压装置:有/无1)
B.2.3.8点火系统:压燃/传统点火或电子点火1)
B.2.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部件
B.2.4.1是否具有行驶模式手动选择功能:有/无1)
B.2.4.2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类型:
B.2.4.3成箱后的储能装置型号:
B.2.4.4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种类:
B.2.4.5储能装置总成标称电压: V
B.2.4.6储能装置总成标称容量: Ah
B.2.4.7储能装置组合方式:
B.2.4.8储能装置单体数量:
B.2.4.9储能装置单体型号:
B.2.4.10储能装置单体的标称电压: V,标称容量: Ah
B.2.4.11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类型:
B.2.4.12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型号:
B.2.4.13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峰值功率: kW,转速:r/min,转矩:N·m
B.2.4.14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额定功率: kW,转速:r/min,转矩:N·m
B.2.5变速器
B.2.5.1变速器型式:手动/非手动1)
B.2.5.2挡位数:
B.2.5.3总速比(包括轮胎受载下滚动周长):[道路车速(km/h)/(1000r/min)]
a)一挡:
b)二挡:
c)三挡:
d)四挡:
e)五挡:
f)六挡:
g)其他:
B.2.5.4主传动速比:
B.2.6轮胎
B.2.6.1型号:
B.2.6.2尺寸:
B.2.6.3充气压力: kPa
B.2.6.4受载下滚动周长:
B.2.7润滑剂
B.2.7.1厂牌:
B.2.7.2型号:
B.3结构特征
具有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是/否1)
B.4试验结果
B.4.1关闭用电器CO2排放量
B.4.1.1CO2排放量(CLTC-P低速区间): g/km
B.4.1.2CO2排放量(CLTC-P中速区间): g/km
B.4.1.3CO2排放量(CLTC-P高速区间): g/km
B.4.1.4CO2排放量(CLTC-P综合): g/km
B.4.2关闭用电器燃料消耗量
B.4.2.1燃料消耗量(CLTC-P低速区间): L/100km
B.4.2.2燃料消耗量(CLTC-P中速区间): L/100km
B.4.2.3燃料消耗量(CLTC-P高速区间): L/100km
B.4.2.4燃料消耗量(CLTC-P综合): L/100km
B.4.3开启用电器CO2排放量
B.4.3.1CO2排放量(CLTC-P低速区间): g/km
B.4.3.2CO2排放量(CLTC-P中速区间): g/km
B.4.3.3CO2排放量(CLTC-P高速区间): g/km
B.4.3.4CO2排放量(CLTC-P综合): g/km
B.4.4开启用电器燃料消耗量
B.4.4.1燃料消耗量(CLTC-P低速区间): L/100km
B.4.4.2燃料消耗量(CLTC-P中速区间): L/100km
B.4.4.3燃料消耗量(CLTC-P高速区间): L/100km
B.4.4.4燃料消耗量(CLTC-P综合): L/100km
B.4.5每次试验开始时SOC(%)或充电电流(A)
B.4.5.1第一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B.4.5.2第二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B.4.5.3第三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B.4.6每次试验结束时SOC(%)或充电电流(A)
B.4.6.1第一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B.4.6.2第二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B.4.6.3第三组:关闭用电器: 开启用电器:
B.5节能效果
B.5.1发电机节能效果试验结果: L/100km
B.5.2发电机节能效果值: L/100km
B.6检验机构信息
B.6.1车辆提交申请日期: B.6.2负责进行试验的检验机构: B.6.3试验报告编号:
B.6.4地点:
B.6.5日期:
B.6.6签名:
现成译文,到款即发。
下单前可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普通增值税数电发票。
请联系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获取完整译文。
本英文译本为纯人工专业精翻版本,保证语法术语准确率和专业度!
专业源于专注|ChinaAutoRegs 始终专注于汽车标准翻译领域!
「中国汽车标准译文库」已收录上千个现行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英文版译本,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标准化体系!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document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delivered immediately upon payment.
Sample pages may be requested to your preference before placing order.
Please contact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for the complete PDF version in English.
Our well-established database has included almost all Chinese automotive standards in effect, providing one-stop, up-to-date,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