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AutoRegs|GB/T 34657.1-2025英文版翻译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1部分:供电设备
Interoperability test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 charging—Part 1: Supply equipment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检验规则
5测试条件
6测试用例
附录A(规范性)充电互操作性测试项目
附录B(规范性)充电接口量规
附录C(资料性)直流供电设备充电互操作性测试声明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 3465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的第1部分。GB/T 3465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供电设备;
—第2部分:车辆。
本文件代替GB/T 34657.1-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1部分:供电设备》,与GB/T 34657.1-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的适用范围,将适用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严格限定在GB/T 18487.1-2023和
GB/T 18487.5-2024规定的范围内(见第1章,2017年版的第1章);b)更改了“测试项目编码规则”(见4.1,2017年版的4.1);
c)增加了“电压和电流误差要求”(见4.4);
d)增加了“电网模拟装置”(见5.2.2);
e)更改了负载要求,根据具体测试项目要求,选择使用电阻负载或者具备模拟电池电压和负载功能的电池模拟装置(见5.4,2017年版的5.4);
f)增加了不同充电系统进行直流充电互操作性的对应要求(见5.5.3);g)增加了B类系统充电接口互操作性测试相关内容(见6.2);
h)增加了测试系统配置符合GB/T 20234.3-2023或GB/T 20234.4-2023规定的车辆插座要
求(见6.3.1),更改了测试系统中控制导引电路、检测点电压值、开关状态等要求(见6.3.1,2017年版的6.3.1);
i)增加了B类系统测试和C类系统测试(见6.3.3、6.3.4);
j)在交流充电互操作测试中更改了表5交流供电设备检测点相关状态测试要求(见6.4.2.1,2017年版的6.4.2.1)、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见6.4.3,2017年版的6.4.3)、CC断线测试(见
6.4.4.1,2017年版的6.4.4.1)、输出过流测试(见6.4.4.5,2017年版的6.4.4.5)、CP回路电压限值测试(见6.4.5.1,2017年版的6.4.5.1);
k)更改了充电互操作性测试项目表,增加了B类系统和C类系统的测试项目(见附录A,2017年版的附录A);
l)更改了交流和直流充电接口量规(见附录B,2017年版的附录B)。
引言
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互联互通是保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基础。
在充电网络建设与运行中,不同型号、版本的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互操作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充电安全,是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核心环节。GB/T 34657旨在建立完整的充电互操作性测试体系,为传导式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互操作性提供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通过建立统一的检验规则、测试条件和测试用例,形成系统化的测试规范,确保充电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拟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供电设备。目的在于规范电动汽车电能传输系统中传导式供电设备开展充电互操作性测试的检验规则、测试条件和测试用例;
—第2部分:车辆。目的在于规范电动汽车电能传输系统中电动汽车开展充电互操作性测试的检验规则、测试条件和测试用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电能传输系统中传导式供电设备的充电互操作性测试的检验规则、测试条件和测试用例。
本文件适用于符合GB/T 18487.1-2023规定的电动汽车交流供电设备、GB/T 18487.1-2023或GB/T 18487.5-2024规定的电动汽车直流供电设备。
注1:本文件中A类系统指采用GB/T 20234.3车辆接口且控制导引电路符合GB/T 18487.1-2023中附录B的充电系统;B类系统指采用GB/T 20234.4车辆接口且控制导引电路符合GB/T 18487.1-2023中附录C的充电系统;C类系统指采用GB/T 20234.3车辆接口且控制导引电路符合GB/T 18487.5-2024中附录A和附录B.3的充电系统。
注2:本文件规定的具有充放电功能的电动汽车直流供电设备仅限于B类系统和C类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549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87.5-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5部分:用于GB/T 20234.3的直流充电系统
GB/T 20234.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2-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 20234.3-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T 20234.4-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4部分: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
GB/T 27930-2023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
GB/T 27930.2-2024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 第2部分:用于GB/T 20234.3的通信协议
GB/T 2931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 3465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GB/T 41589-2022电动汽车模式2充电的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
GB 44263-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
NB/T 33001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 18487.1-2023和GB/T 293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充电互操作性charginginteroperability
相同或不同型号、版本的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通过信息交换和过程控制,实现充电互联互通的能力。
3.2
充电互操作性测试charginginteroperabilitytest
为检查充电互操作性开展的检验检测。
4检验规则
4.1测试项目编码规则
充电互操作性测试项目编码规则见图1。
其中:“肯定测试”指验证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是否能够按照预期工作的测试活动;“否定测试”指验证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在异常或非预期条件下是否能够正确处理错误的测试活动;
“接口测试”指验证供电插头和供电插座之间、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之间互操作性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测试活动;
“Unmated.X”中“X”包括但不限于:供电插座(EVSocket-outlet)、供电插头(EVPlug)、车辆插头(VehicleConnector)、车辆插座(VehicleInlet)
“Initialization.X”中“X”包括但不限于:连接确认(Connection&Confirm)、预约充电(ChargingReservation)、自检(Ca-bleCheck)、准备就绪(预充电)(ChargingReady/Pre-charge);
“Energytransfer.X”中“X”包括但不限于:供电模式(SupplyMode)、暂停充电(PauseCharging)、充电(Charging);“Shutdown.X”中“X”包括但不限于:正常结束充电(ChargingNormal)、故障结束充电(ChargingError)、紧急结束充
电(ChargingEmergency);“Session.X”中“X”包括但不限于:整个充电过程阶段(Charging)。
图1测试项目编码规则
4.2评判准则
按照附录A的规定,被测供电设备对应所有测试项目都符合要求,评判为合格,否则评判为不合格。
4.3测试顺序
充电互操作性测试顺序见图2。
a)送检单位应提供被测供电设备所配置的充电用连接装置符合5.5.1规定的证明材料,并由检测机构按照6.2的规定进行测试。
b)被测直流供电设备应按照GB/T 34658的规定进行对应系统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然后按照6.3的规定进行直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
c)被测交流供电设备为交流充电桩或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时,应按照6.4的规定进行交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
图2测试顺序
4.4电压和电流误差要求
对于未明确规定误差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其允许误差均为±5%。
5测试条件
5.1环境条件
在每一项目的试验期间,试验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在测量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即: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电源条件
5.2.1交流电源
试验时交流供电电源条件为:a)频率:50Hz±0.5Hz;
b)交流电源电压:220V/380V,允许偏差±5%。
注:交流供电电源仅用于充电模式下测试。
5.2.2电网模拟装置
电网模拟装置具备以下要求:
a)各相电压值可独立调节及编程控制;b)频率值可调节及编程控制;
c)电能应能双向流动;
d)与电动汽车供电设备连接的供电侧(即GB/T 18487.1-2023中规定的A侧)的电压谐波应小于GB/T 14549中谐波允许值的50%;
e)向电网注入的电流谐波应小于GB/T 14549中谐波允许值;
f)输出电压基波偏差值应小于被测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交流额定电压的0.2%,可调节步长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0.01%和0.5V两者中的较大值;
g)输出频率偏差值应小于0.01Hz,可调节步长不应大于0.01Hz;h)响应时间应小于20ms;
i)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1%,相位偏差应小于0.5°;
j)额定功率不应小于被测电动汽车供电设备额定功率的1.2倍;
k)输出电压最大值不小于被测电动汽车供电设备额定电压的1.35倍。
5.3使用仪器仪表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测试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准确度应满足下列要求。a)一般使用的(数字)仪表准确度根据被测量的误差按表1进行选择。
b)测量时间用仪表:当测量时间大于1s,相对误差不大于0.5%;测量时间不大于1s,相对误差
不大于0.1%。
c)所用仪器仪表的量程和准确度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选择;所用仪器仪表通过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
表1测试仪表准确度的选择
5.4负载要求
根据具体测试项目要求,选择使用电阻负载或具备模拟电池电压和负载功能的电池模拟装置。
5.5供电设备要求
5.5.1充电用连接装置要求
测试使用的充电用连接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交流充电:GB/T 20234.1-2023、GB/T 20234.2-2015;
b)直流充电:GB/T 20234.1-2023、GB/T 20234.3-2023或GB/T 20234.4-2023。
5.5.2通信协议要求
被测直流供电设备的通信协议应符合GB/T 27930-2023或GB/T 27930.2-2024中对应系统的规定。
5.5.3直流充电互操作对应要求
适用本文件的被测直流供电设备采用的车辆插头、控制导引电路以及通信协议应符合以下要求:
a)A类系统的直流供电设备采用GB/T 20234.3-2023规定的车辆插头、控制导引电路符合GB/T 18487.1-2023中附录B的规定、通信协议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的规定;
b)B类系统的直流供电设备采用GB/T 20234.4-2023规定的车辆插头、控制导引电路符合GB/T 18487.1-2023中附录C的规定、通信协议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的规定;
c)C类系统的直流供电设备采用GB/T 20234.3-2023规定的车辆插头、控制导引电路符合GB/T 18487.5-2024中附录A和B.3的规定、通信协议符合GB/T 27930.2-2024的规定。
5.5.4测试前检查
进行互操作性测试前,被测供电设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内部部件固定和外部正确接线,保护接地端子应可靠接地。
6测试用例
6.1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
测试编号:TC_AC.EVSE_P_Unmated.X_001、TC_DX.EVSE_P_Unmated.X_001测试目的:检查所采用的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通过目测进行检查。
合格评判:
—供电设备采用的充电模式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5.1规定的对应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使用条件;
—直流供电设备应为连接方式C(含连接方式C下的电缆组件);
—交流充电桩应为连接方式A或连接方式B或连接方式C(含连接方式C下的电缆组件);
—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符合GB/T 41589-2022中4.2规定的结构分类要求。
6.2充电接口互操作性测试
6.2.1接口结构兼容测试
测试编号:TC_DX.EVSE_C_Unmated.VehicleConnector_001、TC_DX.EVSE_C_Unmated.Vehi-cleInlet_001、TC_AC.EVSE_C_Unmated.EVSocket-outlet_001、TC_AC.EVSE_C_Unmated.EVPlug_001、TC_AC.EVSE_C_Unmated.VehicleConnector_001、TC_AC.EVSE_C_Unmated.VehicleInlet_001
测试目的:检查充电接口的结构设计是否满足互换性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
a)使用附录B中B.1和/或B.2规定的专用量规对直流充电接口(车辆插头、车辆插座)、进行关键尺寸、插合试验、锁止结构进行检查;
b)使用B.3和/或B.4规定的专用量规分别对交流充电接口的车辆插头、车辆插座、供电插头、供电插座进行关键尺寸、插合能力、锁止结构进行检查;
c)专用量规插拔力不应大于对应接口标准规定的值。合格评判:
—A类系统和C类系统使用的直流充电接口(车辆插头、车辆插座)应能与对应的量规插合并有效锁止(机械锁止),车辆插头量规增加机械锁口垫片后插合状态S开关应断开;
—B类系统使用的直流充电接口(车辆插头、车辆插座)应能与对应的量规插合并有效锁止;
—交流充电接口(车辆插头、车辆插座、供电插头、供电插座)应能与对应的量规插合并有效锁止,车辆插头量规增加机械锁口垫片后插合状态S3开关应断开。
6.2.2插头空间兼容测试
测试编号:TC_DX.EVSE_C_Unmated.Vehicleconnector_002、TC_AC.EVSE_C_Unmated.Vehi-cleConnector_002、TC_AC.EVSE_C_Unmated.EVPlug_002
测试目的:检查直流车辆插头、交流车辆插头或交流供电插头的正常操作空间是否满足互换性
要求。
测试方法及步骤:
a)使用B.5规定的专用量规对A类系统/C类系统的直流充电车辆插头外轮廓尺寸进行检查;或者
b)使用B.6规定的专用量规对B类系统的直流充电车辆插头外轮廓尺寸进行检查;或者c)使用B.7规定的专用量规对交流充电车辆插头或供电插头外轮廓尺寸进行检查。合格评判:
—A类系统和C类系统的直流充电车辆插头应能与其对应的车辆插头外轮廓尺寸量规插合,车辆插头的端面与量规的基准面A应完全贴合;
—B类系统的直流充电车辆插头应能与其对应的车辆插头外轮廓尺寸量规插合,车辆插头的端面与量规的基准面A应完全贴合;
—交流充电车辆插头或供电插头应能与其对应的交流充电车辆插头或供电插头外轮廓尺寸量规插合,车辆插头或供电插头的端面与量规的基准面A应完全贴合。
6.2.3插座空间兼容测试
测试编号:TC_AC.EVSE_C_Unmated.EVSocket-outlet_002测试目的:检查交流充电供电插座的正常操作空间是否满足互换性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使用B.8规定的专用量规对交流充电供电插座外轮廓尺寸进行检查。
合格评判:交流供电插座应能与其对应的供电插座外轮廓尺寸量规插合,供电插座的端面与量规的基准面A应完全贴合。
6.3直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
6.3.1测试系统
直流供电设备充电互操作性测试系统结构见图3。将直流供电设备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测试条件可包含额定工况和参数正常范围外的失效测试。
—供电网侧(A侧),交流电源仅适用于充电模式测试,电网模拟装置适用于充电模式、放电模式的测试。
—测试系统应配置符合GB/T 20234.3-2023和/或GB/T 20234.4-2023规定的车辆插座。
—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用于测试直流供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状态、充电连接控制时序、充电异常状态等。
—除特别说明的测试项目外,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控制模拟电路的等效电路应符合
GB/T 18487.1-2023中表B.1(A类系统)或表C.1(B类系统)或GB/T 18487.5-2024中
表A.1(C类系统)的规定。
—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车辆控制模拟电路CC2回路的上拉电压应为(12±0.6)V。
—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的通信协议应符合GB/T 27930-2023或GB/T 27930.2-2024中相应系统的规定。
—电池模拟装置应具备电能双向流动且能模拟电池电压和直流负载的功能,或类似电池功能。
—低压辅助电源负载只适用于采用GB/T 20234.3-2023规定的车辆接口的充电系统进行测试。
—根据不同系统配置和测试项目要求,设备内部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接触器C1和C2(全文等同接触器K1和K2)反馈信号、泄放回路投切开关动作信号、电子锁状态反馈信号等。
图3直流供电设备充电互操作性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6.3.2A类系统测试
6.3.2.1测试点
结合图3规定的测试系统,A类系统的测试点具体要求如下。
—检测点1的电压值:测量车辆接口处CC1与PE之间的电压值。
—检测点2的电压值:测量车辆接口处CC2与PE之间的电压值。
—接触器C1和C2状态(全文等同接触器K1和K2):检查车辆接口处DC+与DC-之间电压的变化或接触器反馈信号变化,判断C1和C2的开合状态。
—接触器S3和S4状态(全文等同接触器K3和K4):检查车辆接口处A+与A-之间电压的变化或接触器反馈信号变化,判断S3和S4的开合状态。
—充电状态: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允许充电或正常充电,测量当前车辆接口处充电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记录变化过程。
—通信状态:检查车辆接口处通信报文是否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报文。
—锁止状态:检查车辆接口处机械锁止状态和电子锁止状态。通过检查检测点1电压值,并施加GB/T 20234.1-2023中6.3.4.8规定的拔出外力,判断机械锁止装置的有效性。通过检查电子锁反馈信号变化和机械锁是否能操作,判断电子锁止装置对机械锁止装置的联锁效果。
—解锁条件:车辆接口处电压在60VDC以下,才可进行解锁。
—故障计时起点:故障发生时刻起同步计时。
6.3.2.2充电控制状态测试
6.3.2.2.1连接确认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Initialization.Connection&Confirm_001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通过测量检测点1的电压值判断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的连接
状态,检查车辆插头内等效电阻R3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测试方法及步骤:
a)状态0/状态1:车辆插头未插入车辆插座时,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和充电状态;b)状态2:将车辆插头插入车辆插座中,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和充电状态;
c)状态3: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完全连接后,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检测点2的电压值、充电状态;
d)检查该阶段车辆插头锁止状态。注1:对于C类系统向下兼容时,只测c)、d)。合格评判:
—车辆接口连接确认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2的规定;
—在车辆接口连接过程中,检测点1的电压值及充电状态应符合表2的规定;
—在充电连接装置完全连接后,检测点2的电压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即等效电阻R3在正常范围内;
—在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低压辅助供电电压输出前,车辆插头电子锁应可靠锁止。
注2:对于C类系统向下兼容时,只对完全连接后的检测点、锁止状态的符合性进行合格评判。
表2A类系统直流供电设备检测点及相关状态测试要求
6.3.2.2.2自检阶段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Initialization.CableCheck_001
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的自检阶段是否正常。测试方法及步骤:
a)绝缘检测开始前,模拟正常的电池端电压(C1和C2外侧电压绝对值≤60VDC),启动绝缘过程;
b)分别模拟车辆端绝缘监测允许总电压在直流供电设备充电范围内、超过直流供电设备最高充电电压;
c)检查该阶段S3和S4状态、C1和C2状态;
d)测量自检阶段绝缘监测电压稳定输出后直流输出回路的电压值;
e)绝缘检测完成后,检查从稳定输出的绝缘电压开始下降的变化时刻(或泄放投切开关闭合时刻)到车辆接口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C1和C2状态;
f)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
g)检查该阶段车辆插头锁止状态。合格评判:
—自检阶段C1和C2、S3和S4状态变化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3的规定;
—绝缘检测的输出电压应为车辆端绝缘监测允许总电压和直流供电设备最高充电电压二者中的较小值;
—绝缘检测完成后,泄放过程和参数设计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3和B.5.2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该阶段车辆插头电子锁应可靠锁止。
6.3.2.2.3充电准备就绪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Initialization.ChargingReady_001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的充电准备就绪是否正常。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能量传输前,模拟正常的车辆端电池电压(接触器外端电压与通信报文电池电压误差范围
≤±5%且在直流供电设备正常充电电压范围内),检查该阶段C1和C2状态、充电状态;b)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
c)检查该阶段车辆插头锁止状态。合格评判:
—充电准备就绪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4的规定,且直流供电设备应在其输出电压比接触器外端电压低(1V~10V)时闭合C1和C2;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该阶段车辆插头电子锁应可靠锁止。
6.3.2.2.4能量传输阶段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1测试目的: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根据电池充电需求参数实时调整充电电压和充
电电流。
测试方法及步骤:
a)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电池充电需求报文”,检查该阶段充电状态;
b)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
c)检查该阶段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能量传输阶段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该阶段车辆插头电子锁应可靠锁止。
6.3.2.2.5正常充电结束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Shutdown.ChargingNormal_001~002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满足充电结束条件或收到充电中止报文时的充电结束是否正常。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主动中止充电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对直流供电设备实施停止充电指令,检查该阶段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
2)充电结束,检查C1和C2的状态,并记录接触器C1和C2断开后前端电压从稳定输出的充电电压开始下降的变化时刻(或泄放投切开关闭合时刻)到车辆接口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
3)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
4)检查该阶段车辆插头锁止状态。b)车端中止充电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中止充电报文”和“车辆统计数据报文”,检查该阶段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
2)充电结束,检查C1和C2的状态,并记录接触器C1和C2断开后前端电压从稳定输出的充电电压开始下降的变化时刻(或泄放投切开关闭合时刻)到车辆接口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
3)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
4)检查该阶段车辆插头锁止状态。合格评判:
—正常条件下充电结束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6的规定;
—充电结束后,接触器C1和C2断开后前端电压从稳定输出的充电电压开始下降的变化时刻
(或泄放投切开关闭合时刻)到车辆接口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不应超过1s;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
—充电结束后,达到解锁条件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3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Session.Charging_001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的充电连接控制过程和间隔时间是否满足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与被测直流供电设备进行通信,模拟车辆接口连接
状态、C5和C6状态、电池状态等,检查充电连接控制过程中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充电状态转换的间隔时间。注:对于C类系统向下兼容时,只测完全连接后的充电连接控制时序。合格评判:
—充电连接控制时序和充电状态流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6的规定;
—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注:对于C类系统向下兼容时,只对完全连接后的充电连接控制时序符合性进行合格评判。
6.3.2.4充电异常状态测试
6.3.2.4.1直流供电回路异常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01~007测试目的:在绝缘自检阶段,分别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出现绝缘故障、接触器粘连、直流充电回路短
路故障、车辆侧充电回路电压异常、车辆端绝缘监测允许总电压超限时是否停止充电。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绝缘自检前,模拟直流供电设备接触器C1和C2发生粘连故障(如采用触发接触器粘连信号、模拟接触器输出粘连等方式之一),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b)在绝缘自检前,模拟直流供电回路发生短路故障(分别短接接触器C1、C2的前端和C1、C2的后端),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c)在绝缘自检前,模拟车辆侧充电回路电压异常(如模拟电池侧电压绝对值超过60VDC),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d)在绝缘自检阶段,模拟车辆端绝缘监测允许总电压低于直流供电设备最低充电电压,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绝缘自检阶段出现短路故障、车辆侧充电回路电压异常情况,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7.7和表B.2的规定;
—当车辆端绝缘监测允许总电压低于直流供电设备最低充电电压、接触器C1/C2粘连故障
时,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能量传输结束后,达到解锁条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4.2绝缘故障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Initialization.CableCheck_002~004、TC_DA.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01~003、TC_DA.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1
测试目的:在绝缘自检阶段,直流供电设备检查到绝缘水平下降至安全值以下时是否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对地绝缘电阻异常/故障测试。
1)在绝缘检测前,选择如下测试电阻Rt(Rt为充电直流回路与PE之间的绝缘电阻,使用的测试电阻的精度至少为±3%),分别在充电直流回路DC+与PE之间或DC-与PE之间进行非对称绝缘测试、DC+与PE之间和DC-与PE之间进行对称绝缘测试,测试电压为充电机的额定输出电压:
• 设置100Ω/V<Rt≤500Ω/V,检查该阶段是否有绝缘异常提示,是否允许充电;
• 设置Rt≤100Ω/V,检查该阶段是否有绝缘故障告警,是否允许充电。
2)绝缘检测完成后,记录泄放过程中充电接口电压降到60VDC以下的时间,并检查C1和C2状态。
3)检查该阶段车辆插头锁止状态。b)车辆检测绝缘异常/绝缘故障响应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状态信息报文(BSM)”中“动力蓄电池绝缘状态”为“不可信状态”,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接口锁止状态;
2)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状态信息报文(BSM)”中“动力蓄电池绝缘状态”为“不正常”或“车辆中止充电报文(BST)”中“车辆中止充电故障原因”为“绝缘故障”,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绝缘自检阶段出现绝缘水平下降异常情况,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7.7、B.5.1及B.5.2的规定;
—能量传输阶段出现绝缘水平下降异常情况,当只收到“车辆状态信息报文(BSM)”中“动力蓄电池绝缘状态”为“不可信状态”时,直流供电设备应保持正常充电;当收到“车辆状态信息报文(BSM)”中“动力蓄电池绝缘状态”为“不正常”或“车辆中止充电报文(BST)”中“车辆中止充电故障原因”为“绝缘故障”,直流供电设备向车辆周期发送“充电机中止充电报文”,并控制其在100ms内断开C1、C2,S3和S4应在充电机发完统计报文和收到车辆统计报文之后才可断开;
—绝缘自检完成后,泄放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3和B.5.2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当绝缘故障时,达到解锁条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4.3车辆供电回路异常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08~010测试目的: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预充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出现车辆接口当前电压不正常时是
否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
a)电池电压误差超范围测试: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预充电),模拟接触器C1和C2外端电压与通信报文电池电压误差范围>±5%(超出-5%~+5%范围),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b)电池电压不在充电范围测试: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预充电),模拟接触器C1和C2外端电压不在直流供电设备正常输出电压范围内,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预充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7.8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异常保护后,达到解锁条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4.4通信中断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Session.ChargingError_001~002测试目的:在充电过程中,当出现通信超时时,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停止充电,在重新连接成功后是否触发故障停机。
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a)保持通信故障测试。
1)在充电过程中,采用以下故障模拟方式之一,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 模拟通信线故障:通信线S+断线、通信线S-断线、通信线S+和S-之间短路;
•模拟通信报文超时: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停止发送GB/T 27930-2023中附录A规定的相应报文并保持对应超时时间+5s,测试时应考虑GB/T 34658中规定的时间误差。
2)对于具备重新连接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根据制造商声明的重新连接次数进行验证,保持通信故障状态,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进行重新连接、该阶段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b)重新连接响应测试:
1)在充电过程中,模拟通信报文超时,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S3和
S4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2)对于具备重新连接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与其继续正常通信,分别进行以下测试:
• 模拟车辆供电回路电压绝对值大于60VDC,并保持超过10s,检查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 模拟车辆供电回路电压绝对值小于60VDC,检查重新连接后的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充电过程中出现通信线故障或通信报文超时,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7.4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错误报文中的超时报文类型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对于具备重新连接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当车辆供电回路电压绝对值小于60VDC时,需能够启动正常重新连接且与车辆匹配成功后,直流供电设备应能正确进入能量传输阶段;
—当通信超时后,车辆供电回路电压绝对值大于60VDC且超过10s,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发起重新连接,S3和S4断开时间不应早于(通信发生超时时刻+10s);
—通信中断后,达到解锁条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4.5电子锁异常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11、TC_DA.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2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前和能量传输阶段,分别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电子锁未预期上锁或未可靠锁止时,是否能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
a)电子锁未预期上锁测试:在完全连接后,模拟电子锁未预期上锁(如采用断开电子锁反馈信号等方式),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
b)电子锁未可靠锁止测试: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电子锁未可靠锁止(如采用断开电子锁反馈信号等方式),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
合格评判:
—在绝缘自检前,电子锁未预期上锁时,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7.9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2.4.6暂停异常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3
测试目的:对支持暂停充电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能量传输阶段,检查其在暂停过程中出现异
常时,是否能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在暂停充电期间,模拟打开开关C5和C6即断开车端直流供电回路的连接,检查该阶段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暂停过程中车辆插头电子锁应可靠锁止;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B.4.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2.4.7开关S断开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mergency_001、TC_DA.EVSE_N
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1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前和能量传输阶段,分别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开关S断开时是否能停止充电。
注:对于无法屏蔽电子锁功能直流供电设备,本测试用6.3.2.4.8替代。
测试方法及步骤:
a)屏蔽电子锁功能后进行测试;
b)开关S未闭合启动测试: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后,在能量传输前,模拟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
c)开关S异常断开测试: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
合格评判:
—在能量传输前出现开关S断开的情况,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B.4.7.5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2.4.8车辆接口断开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mergency_002、TC_DA.EVSE_N
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2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前和能量传输阶段,分别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车辆接口断开时是否能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
a)车辆接口未连接启动测试: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后,在能量传输前,模拟车辆接口断开(超出GB/T 18487.1-2023中表B.1规定的U1c电压范围),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
b)车辆接口异常断开测试: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车辆接口断开(超出GB/T 18487.1-2023中表B.1规定的U1c电压范围),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
合格评判:
—在能量传输前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B.4.7.5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2.4.9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丢失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mergency_003、TC_DA.EVSE_N
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3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前和能量传输阶段,分别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丢失时是否能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
a)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丢失启动测试: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后,在能量传输前,模拟直流供电设备内部至车辆插头之间保护导体连续性丢失,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b)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异常丢失测试: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直流供电设备内部至车辆插头之间保护导体连续性丢失,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在能量传输前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B.4.7.5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2.4.10输出过压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4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检测到车辆接口处充电电压超过车辆最高允许充电
总电压时是否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在能量传输阶段,设置电池模拟装置的输出电压参数,模拟充电直流回路电压高于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超过15V,且持续至少1s,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B.4.7.6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能量传输结束后,达到解锁条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4.11输出过流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5~006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车辆接口处充电电流超过需求值时是否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在能量传输阶段,在直流供电回路中使用电流源或调整电流采样值等类似方式,在充电需求不变且输出电流达到稳定状态时,分别模拟车辆接口处充电电流超过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值,持续1s时:
1)当前需求电流值大于或等于30A时,超过当前需求电流的110%;
2)当前需求电流值小于30A时,超过当前需求电流+3A。
b)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 44263-2024中8.2.8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能量传输结束后,达到解锁条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4.12其他充电故障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Session.ChargingEmergency_001、TC_DA.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7
测试目的:在充电过程中,当出现不能继续充电故障或交流电源停电时,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能量传输阶段,分别模拟出现不能继续充电故障(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故障声明类型,见附录C)和交流电源停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b)交流电源停电测试结束后,保持充电用连接装置处于完全连接状态,恢复对被测直流供电设备的交流供电,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充电过程中出现不能继续充电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7.1的规定;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能量传输阶段发生交流电源停电,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5.3的规定,恢复供电后直流供电设备不应继续本次充电且不能发送停电前的充电阶段报文;
—能量传输结束后,达到解锁条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5充电控制输出测试
6.3.2.5.1输出电压控制误差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2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车辆充电需求。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的“电池充电需求”,设置充电电压需求值UO在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压上限、下限范围内,使直流供电设备在恒压状态下运行,稳定输出后利用测试仪器分别测量实际输出电压UM;
b)测得的输出电压控制误差按公式(1)计算:
ΔU=UM-UO …………………………(1)
式中:
UO—车辆通信控制器设定的充电电压需求值,单位为伏(V);UM—直流供电设备实际输出电压测量值,单位为伏(V);
ΔU—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压控制误差,单位为伏(V)。
合格评判:输出电压控制误差应符合NB/T 33001中输出电压误差的规定。
6.3.2.5.2输出电流控制误差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3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是否满足车辆充电需求。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的“电池充电需求”,设置充电电流需求值IO在被测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上限、下限范围内,使直流供电设备在恒流状态下运行,稳定输出后利用测试仪器分别测量实际输出电流IM;
b)测得的输出电流控制误差按公式(2)计算:
ΔI=IM-IO …………………………(2)
式中:
IO—通信控制器设定的充电电流需求值,单位为安(A);IM—直流供电设备实际输出电流测量值,单位为安(A);
ΔI—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控制误差,单位为安(A)。
合格评判:输出电流控制误差应符合NB/T 33001中输出电流误差的规定。
6.3.2.5.3输出电流响应时间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4~005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响应通信控制器充电电流需求。
测试方法及步骤:本试验应使用电池模拟装置。
a)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的“电池充电需求”,设置充电电流需求值I在被测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上限、下限范围内,使直流供电设备在恒流状态下运行,当车辆通信控制器发送的充电电流需求值从当前值IO调整至目标值IN时,见图4,利用测试仪器测量从车辆通信控制器开始发送充电电流需求值IN的时刻至实际电流输出目标值的间隔时间Td。
标引序号说明:1—充电机实际输出值;
2—BMS充电电流需求值;
3—输出电流控制误差。
图4电流控制阶跃响应
b)调整充电电压在被测充电机输出电压上限、下限范围内,重复以上步骤。c)输出电流响应时间应满足公式(3):
IN—车辆通信控制器设定的充电电流需求目标值,单位为安(A);IO—车辆通信控制器设定的充电电流需求当前值,单位为安(A);dImin—最小充电速率,为20A/s;
Td—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响应时间,单位为秒(s)。
合格评判:
—输出电流响应时间不应超过表3的要求;
—输出电流目标值的控制误差应符合6.3.2.5.2的规定。
表3输出电流响应时间要求
6.3.2.5.4输出电流停止速率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Shutdown.ChargingNormal_003~004测试目的:在充电结束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满足充电结束条件或收到充电中止报文时输出电流停止速率。
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a)主动中止充电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当前充电电流值至少为100A,主动实施停止充电指令,记录直流
供电设备从稳定输出的电流开始下降的变化时刻TS,并利用测试仪器测量当前实际输出电流值;
2)充电结束过程,记录直流输出电流降至5A的时刻T’S,计算输出电流停止速率;
3)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当前充电电流值小于100A,主动实施停止充电指令,记录直流供电设备从稳定输出的电流开始下降的变化时刻TS,并利用测试仪器测量当前实际输出电流值;
4)充电结束过程,记录直流输出电流降至5A的时刻T’S,计算输出电流停止时间TS-T’S。b)车端中止充电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当前充电电流值至少为100A,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记录当前时刻TS,并利用测试仪器测量实际输出电流值;
2)充电结束过程,记录直流输出电流降至5A的时刻T’S,计算输出电流停止速率;
3)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当前充电电流值小于100A,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记录直流供电设备从稳定输出的电流开始下降的变化时刻TS,并利用测试仪器测量当前实际输出电流值;
4)充电结束过程,记录直流输出电流降至5A的时刻T’S,计算输出电流停止时间TS-T’S。
合格评判:
—当在输出电流≥100A的情况下,直流供电设备正常充电结束时输出电流停止速率不应小于
100A/s;
—当在输出电流<100A的情况下,直流供电设备正常充电结束时输出电流停止时间不应超过1s。
6.3.2.5.5冲击电流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Initialization.Pre-charge_001测试目的: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闭合C1和C2时,从车辆到直流供电设备或
者直流供电设备到车辆的冲击电流是否满足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与被测直流供电设备正常通
信,模拟正常的车辆端电池电压并闭合C5和C6,利用测量仪器测量被测直流供电设备在闭合C1和C2时,从车辆到直流供电设备、或者直流供电设备到车辆产生的冲击电流。
合格评判:冲击电流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10.7.2的规定。
6.3.2.5.6暂停充电及恢复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EnergyTransfer.PauseCharging_001~002测试目的:对支持暂停充电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主
动触发或响应暂停充电。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a)主动暂停测试:
1)能量传输阶段,模拟向直流供电设备下发暂停充电指令,并保持车端直流供电回路处于导
通状态,检查该阶段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并开始计时;
2)暂停充电1min后,模拟向直流供电设备下发恢复充电指令,检查该阶段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b)车端暂停测试:
1)能量传输阶段,模拟车辆发起暂停充电指令,并保持车端直流供电回路处于导通状态,检查该阶段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并开始计时;
2)暂停充电1min后,模拟车辆发起恢复充电指令,检查该阶段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合格评判:
—暂停功能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A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该阶段车辆插头电子锁应可靠锁止。
6.3.2.5.7负载突降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6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检测到车辆接口处负载突降(如甩负载)的情况时是
否能控制瞬时输出电压值不超过限值。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的“电池充电需求”,在输出电压范围内设置输出电流为额定持续电流,直流供电设备在恒流状态下运行,用测量仪器记录当前车辆接口处输出电压;
b)模拟断开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直流输出回路中直流接触器,在10ms后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C1和C2状态、S3和S4状态、充电状态、通信状态、车辆插头锁止状态;
c)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的“电池充电需求”,设置输出电压为直流供电设备的额定最大电压,输出电流为额定最大电压对应的最大充电电流,直流供电设备在恒流状态下运行,用测量仪器记录当前车辆接口处输出电压;
d)重复进行步骤b)。合格评判:
—对于A类系统,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响应动作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B.4.7.10的规定;
—对于C类具备向下兼容时,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瞬时输出电压值不应超过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的110%和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加50VDC的二者较大值;
注:负载突降时可能出现的持续长达10ms的瞬态电压,忽略不计。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能量传输结束后,达到解锁条件,车辆插头电子锁应能正确解锁。
6.3.2.6充电控制导引回路测试
6.3.2.6.1控制导引电压限值测试
测试编号:TC_DA.EVSE_P_Initialization.X_001~002、TC_DA.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7、TC_DA.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12、TC_DA.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4
测试目的:在充电过程中,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对检测点1的电压值的判断和响应是否正确。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限值内测试:
1)限值内启动测试: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通过调整车辆控制器模拟盒内等效电阻R4,使检测点1的电压值在正常充电范围(见表2,即[3.65V,4.37V])内,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
2)限值内充电测试:在自检阶段和能量传输阶段,通过调整车辆控制器模拟盒内等效电阻R4,使检测点1的电压值在正常充电范围(见表2,即[3.65V,4.37V])内,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
b)超限值测试:
1)超限值启动测试: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通过调整车辆控制器模拟盒内等效电阻R4,使检测点1的电压值超过标称值误差范围[见表2,即(0V,3.2V)或(4.8V,+∞V)],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
2)超限值充电测试:在自检阶段和能量传输阶段,通过调整车辆控制器模拟盒内等效电阻
R4,使检测点1的电压值超过标称值误差范围[见表2,即(0V,3.2V)或(4.8V,
+∞V)],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
c)车端电阻最值测试: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将车辆控制器模拟盒内等效电阻R4分别设置在GB/T 18487.1-2023中表B.1规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1和C2状态。
合格评判:
—在非能量传输阶段或能量传输阶段,当检测点1的电压值在正常充电范围内时,直流供电设备应允许充电或正常充电;
—在非能量传输阶段或能量传输阶段,当检测点1的电压值超过标称值误差范围时,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或停止充电;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B类系统测试
6.3.3.1测试点
结合图3规定的测试系统,B类系统的测试点具体要求如下:
—检测点1的电压值:测量车辆接口处CC1与PE之间的电压值;
—检测点3的电压值:测量车辆接口处CC2与PE之间的电压值;
—接触器C1和C2状态(全文等同接触器K1和K2):检查车辆接口处DC+与DC-之间电压的变化或接触器反馈信号变化,判断C1和C2的开合状态;
—开关S1状态:设备侧车辆接口CC1回路上充电准备就绪/紧急停机开关,通过检测点1的电压值间接判断开关状态;
—开关S2状态:车辆侧车辆接口CC1回路上充电准备就绪/紧急停机开关,由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进行控制;
—充电状态: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允许充电或正常充电,测量当前充电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记录变化过程;
—放电状态: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允许放电或正常放电,测量当前放电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记录变化过程;
—通信状态:检查车辆接口处通信报文是否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报文;
—故障计时起点:故障发生时刻起同步计时。
6.3.3.2充电控制状态测试
6.3.3.2.1连接确认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Initialization.Connection&Confirm_001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通过测量检测点1的电压值判断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的连接
状态,并进入对应的充电阶段检查车辆插头内等效电阻Rc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模拟车辆配置开关S2′,且开关S2和S2’初始化状态为常开,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
1)状态A:车辆插头未插入车辆插座时,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充电状态,测量车辆插头处CC2与PE之间的电阻值;
2)状态A转状态A’:将车辆插头插入车辆插座中,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充电状态;
3)状态A’转状态B: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完全连接后,模拟闭合开关S2′,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充电状态。
b)模拟车辆未配置开关S2′,即将开关S2’保持常闭状态,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
1)状态A:车辆插头未插入车辆插座时,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充电状态,测量车辆插头处CC2与PE之间的电阻值;
2)状态A转状态B: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完全连接后,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
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车辆接口连接确认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2的规定;
—在充电连接装置连接过程中,检测点1的电压值和充电状态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表C.2对应状态的规定;
—在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前,测量到的车辆插头处CC2与PE之间的电阻值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表C.2规定的等效电阻Rc范围内,或者在充电连接装置完全连接后,检测点3的电压值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表C.2的规定,即等效电阻Rc在正常范围内。
6.3.3.2.2充电连接就绪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Initialization.ChargingReady_001测试目的: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完全连接后,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闭合开关S1进入对应的充
电状态。
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模拟车辆配置开关S2′,且开关S2和S2’初始化状态为常开,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
1)状态B转状态C: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完全连接后,保持开关S2’为闭合状态,启动被测直流供电设备,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2)状态C转状态D:模拟车辆充电准备就绪,设置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为闭合状态,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模拟车辆未配置开关S2′,即将开关S2’保持常闭状态,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
1)状态B转状态C: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完全连接后,启动被测直流供电设备,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2)状态C转状态D:模拟车辆充电准备就绪,设置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为闭合状态,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充电连接就绪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3的规定,直流供电设备应开始进行通信版本协商;
—充电连接就绪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和充电状态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表C.2对应状态的规定;
—在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检测点3的电压值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表C.2的规定,即等效电阻Rc在正常范围内;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2.3充电预约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Initialization.ChargingReservation_001~002测试目的:对支持充电预约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其是否能进入充电预约阶段。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模拟车辆配置开关S2′,且开关S2和S2’初始化状态为常开,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
1)状态C:在充电连接就绪后,在功能协商模块中配置车辆支持预约充电功能(预约时间设时长为1min或设定时间),并保持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为断开状态、开关S2’为闭合状态,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并开始计时。
2)状态C转状态B:在休眠状态下,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3)主动唤醒测试:
• 状态B转状态C:当预约时间达到后,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 状态C转状态D:将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闭合,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4)车端唤醒测试:
• 状态B转状态E:将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闭合,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 状态E转状态D: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模拟车辆未配置开关S2′,即将开关S2’保持常闭状态,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执行步骤1)和4)。
合格评判:
—充电预约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4的规定;
—在充电预约过程中,检测点1的电压值和充电状态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表C.2对应状态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2.4自检阶段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Initialization.CableCheck_001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的自检阶段是否正常。测试方法及步骤:
a)状态D:模拟闭合开关S2并断开开关Sv,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充电状态;
b)绝缘检测开始前,模拟正常的电池端电压(C1和C2外侧电压绝对值≤60VDC),启动绝缘过程;
c)模拟参数协商中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在直流供电设备充电电压范围内、超过直流供电设备最高充电电压;
d)检查该阶段C1和C2状态;
e)测量自检阶段绝缘监测稳定输出后直流输出回路的电压值;
f)绝缘检测完成后,检查从稳定输出的绝缘电压开始下降的变化时刻(或泄放投切开关闭合时刻)到车辆接口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C1和C2状态;
g)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合格评判:
—自检阶段接触器C1和C2变化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5的规定;
—绝缘检测的输出电压应为参数协商中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和直流供电设备最高充电电压二者中的较小值;
—绝缘检测完成后,泄放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5和C.7.4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2.5供电模式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EnergyTransfer.SupplyMode_001~007测试目的:对支持供电模式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其是否能进入供电模式且满足相关
要求。
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a)供电模式触发测试:
1)状态C转状态D:在供电模式前,闭合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和S2′(或保持开
关S2’为常闭状态),并断开开关Sv,在功能协商模块中配置车辆支持供电模式,并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供电状态就绪报文为未准备就绪状态,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2)状态D:模拟车端供电回路连接阻性负载(≤10kW),闭合接触器C5和C6,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供电状态就绪报文为准备就绪状态,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充电状态。
b)软启动测试:
1)启动阶段测试:启动供电模式,用测量仪器记录直流供电设备从发送供电状态就绪报文至输出供电电压的时间,并检查输出过冲电压值;
2)暂停恢复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模拟向直流供电设备下发暂停供电指令,待暂停供电后,模拟向直流供电设备下发恢复供电指令,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c)小电流输出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供电需求参数,调整设置电池模拟装置参数,使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在5A及以下,用测量仪器记录直流供电设备保持小电流输出的时间。
d)输出功率调整测试:
1)主动调整功率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设置直流供电设备当前输出功率小于整车当前供电电流需求,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2)被动调整功率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模拟车辆供电需求大于设备当前最大输出电流,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将整车当前最大供电电流需求设置超过当前值,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e)供电模式结束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供电模式结束报文,并在断开内部高压负载后断开接触器C5和C6,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供电模式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6的规定;
—在供电模式下,检测点1的电压值和充电状态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表C.2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2.6预充电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Initialization.Pre-charge_001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的预充电是否正常。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状态D:在能量传输前,模拟正常的车辆端电池电压(接触器外端电压与通信报文电池电压误差范围≤±5%且在直流供电设备正常充电电压范围内),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充电状态;
b)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合格评判:
—预充电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7和C.7.5的规定;采用防反灌二极管方案时,直流供电设备应在其输出电压比接触器外端电压低(1V~10V)时闭合C1和C2;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2.7能量传输阶段(充电)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1测试目的: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根据电池充电需求参数实时调整充电电压和充
电电流。
测试方法及步骤:
a)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电池充电需求参数,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充电状态;
b)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合格评判:
—能量传输阶段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8.1和C.7.6.1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2.8正常充电结束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Shutdown.ChargingNormal_001~002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满足充电结束条件或收到充电中止报文时的充电结束是否正常。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主动中止充电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对直流供电设备实施停止充电指令,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充电状态;
2)充电结束,检查C1和C2的状态,并记录从泄放投切开关闭合的时刻到C1和C2前端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
3)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b)被动中止充电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充电状态;
2)充电结束,检查C1和C2的状态,并记录从泄放投切开关闭合的时刻到C1和C2前端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
3)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合格评判:
—正常条件下充电结束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9.1的规定;
—充电结束后,泄放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9和C.7.4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中止充电报文中的结束充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
6.3.3.3放电控制状态测试(可选)
6.3.3.3.1唤醒车辆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Initialization.ChargingReservation_003测试目的:对支持放电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其在收到电网放电调度指令或达到直流
供电设备自身放电条件时是否能唤醒车辆。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模拟车辆配置开关S2′,且开关S2和S2’初始化状态为常开,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
1)状态C转状态D:在充电连接就绪后,在功能协商模块中配置车辆支持放电功能,并将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和开关S2’设置为闭合状态,完成一次充电过程,保持充电连接装置连接,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2)状态D状态B:充电过程结束后,模拟将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断开、保持开关
S2’的闭合状态,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放电状态;3)状态B转状态C:对直流供电设备实施启动放电指令,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
关S1状态)、通信状态、放电状态;
4)状态C转状态D:将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内开关S2闭合,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通信状态、放电状态。
b)模拟车辆未配置开关S2′,即将开关S2’保持常闭状态,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执行步骤
1)~4)。
合格评判:
—车辆被唤醒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E.5.3.1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3.2自检阶段测试
按照6.3.3.2.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6.3.3.3.3供电模式测试(可选)
按照6.3.3.2.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6.3.3.3.4预充电测试
按照6.3.3.2.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6.3.3.3.5能量传输阶段(放电)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EnergyTransfer.Dis-Charging_001测试目的:对支持放电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能量传输阶段,检查其是否能根据车辆放电
需求参数实时调整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
测试方法及步骤:
a)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放电需求,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
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放电状态;b)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
合格评判:
—能量传输阶段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E.5.3.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3.6正常放电结束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Shutdown.Dis-ChargingNormal_001~002测试目的:对支持放电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其在满足放电结束条件或收到放电中止
报文时的放电结束是否正常。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a)主动中止放电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对直流供电设备实施停止放电指令,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
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放电状态;
2)放电结束,检查C1和C2的状态,并记录从泄放投切开关闭合的时刻到C1和C2前端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
3)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b)车端中止放电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中止放电报文,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放电状态;
2)放电结束,检查C1和C2的状态,并记录从泄放投切开关闭合的时刻到C1和C2前端电压降至60VDC以下的时间;
3)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合格评判:
—正常条件下放电结束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E.5.3.6.1的规定;
—放电结束后,泄放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9和C.7.4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中止放电报文中的结束放电原因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
6.3.3.4连接控制时序测试
6.3.3.4.1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Session.Charging_001测试目的:检查直流供电设备的充电连接控制过程和间隔时间是否满足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
a)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与被测直流供电设备进行通信,在功能协商模块中配置车辆只支持充电功能,模拟车辆接口连接状态、C5和C6状态、电池状态等,设置配置开关S2′,检查充电连接控制过程中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充电状态转换的间隔时间;
b)设置未配置开关S2′,重复进行步骤a)。合格评判:
—充电连接控制时序和充电状态流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6的规定;
—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4.2充电转放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Session.Charging_002测试目的:对支持放电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直流供电设备从充电状态转放电状态的
连接控制过程是否满足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
a)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与被测直流供电设备进行通信,在功能协商模块中配置车辆支持放电功能,模拟车辆接口连接状态、C5和C6状态、电池状态等,设置配置开关S2′,检查充电连接控制过程中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充电结束1min后,模拟对直流供电设备实施启动放电指令,检查放电连接控制过程中检测点
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放电状态;c)设置未配置开关S2′,重复进行步骤a)、b)。
合格评判:
—充电状态转放电状态的连接控制时序和状态流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E.5的规定;
—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4.3放电转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Session.Charging_003测试目的:对支持放电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直流供电设备从放电状态转充电状态的
连接控制过程是否满足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
a)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与被测直流供电设备进行通信,在功能协商模块中配置车辆支持放电功能,模拟车辆接口连接状态、C5和C6状态、电池状态等,设置配置开关S2′,检查放电连接控制过程中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放电状态;
b)放电结束1min后,模拟对直流供电设备实施启动充电指令,检查充电连接控制过程中检测点
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c)设置未配置开关S2′,重复进行步骤a)、b)。
合格评判:
—放电状态转充电状态的连接控制时序和状态流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E.5的规定;
—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5充电异常状态测试
6.3.3.5.1直流供电回路异常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04~007测试目的:在绝缘自检阶段,分别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出现绝缘故障、接触器粘连、直流充电回路短
路故障、车辆侧充电回路电压异常时是否停止充电。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绝缘自检前,模拟直流供电设备接触器C1和C2发生粘连故障(如采用触发接触器粘连信号、模拟接触器输出粘连等方式之一),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在绝缘自检前和能量传输阶段,模拟直流供电回路发生短路故障(分别短接接触器C1、C2的前端和C1、C2的后端),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c)在绝缘自检前,模拟车辆侧充电回路电压异常(如模拟电池侧电压绝对值超过60VDC),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d)在绝缘自检阶段,模拟车辆端绝缘监测允许总电压低于直流供电设备最低充电电压,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绝缘自检阶段出现直流供电回路异常情况(如粘连故障、车辆侧充电回路电压异常),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10.1和表C.14的规定;
—绝缘自检阶段出现直流供电回路短路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
2023中C.4.11.1和表C.15的规定;
—当参数协商中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低于直流供电设备最低充电电压时,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2绝缘故障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01~003、TC_DB.EVSE_N_Shutdown.SupplyMode.ChargingError_001~004、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
ChargingError_001~004
测试目的:在绝缘自检阶段、供电模式(可选)、能量传输阶段,直流供电设备检查到绝缘水平下降至安全值以下时是否触发故障停机。
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
a)对地绝缘电阻故障测试:分别在绝缘检测前、供电模式(可选)、能量传输阶段进行以下测试:1)在充电直流回路DC+与PE设置测试电阻Rt≤100Ω/V(Rt为充电直流回路与PE之间
的绝缘电阻,使用的测试电阻的精度至少为±3%)进行非对称绝缘电阻故障测试;2)测试电压为充电机的额定输出电压,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
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充电状态,是否有绝缘故障告警;
3)绝缘检测完成后,检查泄放过程中充电接口电压降到60VDC以下的时间、接触器C1和
C2状态;
4)检查该阶段的通信状态;
5)在充电直流回路DC-与PE设置测试电阻Rt≤100Ω/V(Rt为充电直流回路与PE之间的绝缘电阻,使用的测试电阻的精度至少为±3%)进行非对称绝缘电阻故障测试,执行步骤2)~4);
6)在充电直流回路DC+与PE、DC-与PE同时设置测试电阻Rt≤100Ω/V(使用的测试电阻的精度至少为±3%)进行对称绝缘电阻故障测试,执行步骤2)~4)。
b)对地电压超限测试:分别在供电模式(可选)、能量传输中进行以下测试:
1)通过设置电池模拟装置的输出电压参数的方式,模拟将充电直流回路DC+与PE之间电压超过当前电压值至少50VDC,持续至少10s;
2)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充电状态,是否有绝缘故障告警;
3)检查该阶段的通信状态;
4)模拟将充电直流回路DC-与PE之间电压超过当前电压值至少50VDC,持续至少
10s,执行步骤2)~4)。
合格评判:
—绝缘检测前、供电模式(可选)、能量传输阶段出现绝缘水平下降异常情况,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7.3和表C.14的规定;
—绝缘自检完成后,泄放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7.4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3车辆供电回路异常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08~010测试目的:在预充电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出现车辆接口当前电压不正常时是否停止充电。测试方法及步骤:
a)电池电压误差超范围测试: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预充电),模拟接触器C1和C2外端电压与通信报文电池电压误差范围>±5%(超出-5%~+5%范围),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电池电压超范围测试: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预充电),模拟接触器C1和C2外端电压不在直流供电设备正常输出电压范围内,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在充电准备就绪阶段(预充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10.1和表C.14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4供电模式故障保护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SupplyMode.ChargingError_001~007测试目的:对于具备供电模式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供电模式发生异常时
是否触发故障停机。测试方法及步骤:
a)绝缘故障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按照6.3.3.5.2规定的方法分别进行对地绝缘电阻故障测试和对地电压超限测试;
b)供电电压不匹配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供电需求参数中需求电压超过直流供电设备最高充电电压值,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c)供电电流异常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整车当前最大供电电流需求值低于直流供电设备最小充电电流值,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d)车辆逻辑错误测试:在供电模式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供电状态由就绪变为未就绪,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供电模式故障保护功能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6.12和C.4.10.1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5通信中断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Session.ChargingError_001~002测试目的:在充电过程中,当出现通信超时时,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停止充电,在重新连接成功
后是否正常进入能量传输阶段。测试方法及步骤:
a)通信线故障测试:在充电过程中,模拟通信线S+断线、通信线S-断线、通信线S+和S-之间短路之一的通信故障,充电结束后检查被测直流充电设备的充电记录信息;
b)通信报文超时测试:在充电过程中,模拟通信报文超时,检查该阶段通信状态、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充电过程中出现通信线故障,直流供电设备的充电记录信息中应有相关记录;
—充电过程中出现通信报文超时,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10.1和表C.14的规定,且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6电子锁异常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11、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5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当收到车辆电子锁解锁信息时,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停止充电。测试方法及步骤:
a)电子锁未预期上锁测试: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后,能量传输前,模拟电子锁未预期上锁(如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电子锁解锁信息、采用机械装置迫使电子锁锁止失效等方式之一),启动充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电子锁未可靠锁止测试: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电子锁未可靠锁止(如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车辆电子锁解锁信息、采用机械装置迫使电子锁锁止失效等方式之一),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在能量传输前,电子锁未预期上锁时,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C.4.11.1和表C.1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7暂停异常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A.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9测试目的:对支持暂停充电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暂停过
程中出现异常时,是否能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在暂停充电期间,模拟打开开关C5和C6即断开车端直流供电回路的连接,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C.7.6.2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8车辆接口温度保护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10测试目的:对于具备冷却系统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电缆组件温度异常时
是否触发故障停机。
测试方法及步骤:能量传输阶段,按照GB 44263-2024中9.4.2.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合格评判:
—车辆接口温度保护功能应符合GB 44263-2024中6.2.2和GB/T 18487.1-2023中C.7.9.2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9热管理系统故障保护测试(可选)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11测试目的:对于具备冷却系统的直流供电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热管理系统异常时是
否将输出电流限制到非冷却工况最大工作电流以下。
测试方法及步骤:能量传输阶段,按照GB 44263-2024中9.6.1.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合格评判:
—车辆接口温度保护功能应符合GB 44263-2024中8.1.9和GB/T 18487.1-2023中C.7.9.3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5.10车辆接口断开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mergency_001、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1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前和能量传输阶段,分别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车辆接口断开时是否能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
a)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后,在能量传输前,模拟车辆接口断开(检测点1电压超出GB/T 18487.1-2023中表C.2规定的状态D范围),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车辆接口断开(检测点1电压超出GB/T 18487.1-2023中表C.2规定的状态D范围),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在能量传输前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C.4.11.1和表C.1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11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丢失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mergency_002、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2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前和能量传输阶段,分别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丢失时是否能停止充电。
测试方法及步骤。
a)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丢失启动测试:在能量传输前,分别模拟直流供电设备内部至车辆插头之间保护导体连续性丢失、车辆插头内PE断针,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异常丢失测试:在能量传输阶段,保持车辆充电控制器模拟盒中开关Sv为断开状态,分别模拟直流供电设备内部至车辆插头之间保护导体连续性丢失、车辆插头内PE断针,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在能量传输前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
C.4.11.1和表C.1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12车辆开关S2’故障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Initialization.ChargingError_012、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3
测试目的:在充电过程中,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发生车辆S2’异常断开时是否能停止充电。测试方法及步骤。
a)模拟车辆配置开关S2’且初始化状态为常闭,开关Sv初始状态为常闭,分别在以下状态进行测试:
1)状态B转状态A’: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完全连接后,模拟断开开关S2′;
2)状态C:在充电预约阶段、供电模式、预充电阶段,即开关S2为断开状态,模拟断开开关
S2′,启动充电;
3)状态D: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断开开关S2’。
b)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检测点3的电压值、通信状态、充电状态。合格评判:
—在完全连接后非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不应允许充电;
—在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该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11.1和表C.15的规定;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6.3.3.5.13输出过压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6、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4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检测到车辆接口处充电电压超过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时是否触发故障停机或紧急停机。
测试方法及步骤:
a)过压故障停机测试: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充电直流回路电压高于GB/T 18487.1-2023中表C.9规定的电压值,过压持续时间分别为Tovervol<200ms、Tovervol≥400ms,检查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过压紧急停机测试:在能量传输阶段,模拟充电直流回路电压高于GB/T 18487.1-2023中表
C.10规定的电压值,过压持续时间Tovervol≥30ms,检查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合格评判:
—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车辆接口处充电电压过压输出异常情况,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7.6.3、表C.14或表C.1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14输出过流保护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7、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mergency_005
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在车辆接口处充电电流超过需求值时是否触发故障停机或紧急停机。
测试方法及步骤如下。a)过流故障停机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在当前电流需求值保持不变且输出电流达到稳定状态。
2)分别模拟车辆接口处充电电流超过电动汽车当前电流需求值,持续Td[(ΔI/电流调整速率)×110%,当Td<1s时,持续时间为1s+500ms;当Td≥1s,按照计算值+500ms]时:
• 当前需求电流值大于或等于30A时,超过当前需求电流的110%;
• 当前需求电流值小于30A时,超过当前需求电流+3A。
注:ΔI为充电电流需求的目标值与当前电流需求值的差值。
3)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过流紧急停机测试。
1)在能量传输阶段,在当前电流需求不变且输出电流达到稳定状态。
2)分别或者同时模拟车辆接口处充电电流值,发生以下情况,且持续至少1s:
• 电流值超过充电机最大输出电流的120%;
• 电压值降至充电机最小输出电压的80%以下。
3)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能量传输阶段出现车辆接口处充电电流过流输出异常情况,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7.6.4、表C.14或表C.15的规定;
—该阶段通信状态应符合GB/T 27930-2023中B类系统对应阶段的规定;
—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6.3.3.5.15其他充电故障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N_Shutdown.Session.ChargingEmergency_001、TC_DB.EVSE_N_Shut-down.EnergyTransfer.ChargingError_008
测试目的:在充电过程中,当出现不能继续充电故障或交流电源停电时,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触发故障停机或紧急停机。
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能量传输阶段,分别模拟出现不能继续充电故障(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故障声明类型,见附录C)和交流电源停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b)交流电源停电测试结束后,保持充电用连接装置处于完全连接状态,恢复对被测直流供电设备的交流供电,检查该阶段检测点1的电压值(开关S1状态)、检测点3的电压值、接触器C1和C2状态、通信状态、充电状态。
合格评判:
—充电过程中出现不能继续充电故障,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4.10.1和表C.14、C.4.11.1和表C.15的规定;直流供电设备发送中止充电报文中的中止原因和故障代码应符合实际动作情况,且有告警提示;
—能量传输阶段发生交流电源停电,直流供电设备中止充电过程应符合GB/T 18487.1-2023中C.7.11的规定,恢复供电后直流供电设备不应继续本次充电且不能发送停电前的通信报文。
6.3.3.6充电控制输出测试
6.3.3.6.1输出电压控制误差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EnergyTransfer.SupplyMode_008、TC_DB.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2
测试目的:在供电模式阶段(可选)和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车辆充电需求。
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供电模式阶段和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的“车辆供电需求参数”或“电池充电需求”,设置充电电压需求值UO在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压上限、下限范围内,使直流供电设备在恒压状态下运行,稳定输出后利用测试仪器分别测量实际输出电压UM;
b)测得的输出电压控制误差按公式(4)计算:
ΔU=UM-UO …………………………(4)
式中:
UO—车辆通信控制器设定的车辆供电需求值或充电电压需求值,单位为伏(V);UM—直流供电设备实际输出电压测量值,单位为伏(V);
ΔU—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压控制误差,单位为伏(V)。
合格评判:输出电压控制误差应符合NB/T 33001中输出电压误差的规定。
6.3.3.6.2输出电流控制误差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3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是否满足车辆充电需求。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的“电池充电需求”,设置充电电流需求值IO在被测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上限、下限范围内,使直流供电设备在恒流状态下运行,稳定输出后利用测试仪器分别测量实际输出电流IM;
b)测得的输出电流控制误差按公式(5)计算:
ΔI=IM-IO …………………………(5)
式中:
IO—通信控制器设定的充电电流需求值,单位为安(A);
IM—直流供电设备实际输出电流测量值,单位为安(A);
ΔI—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控制误差,单位为安(A)。
合格评判:输出电流控制误差应符合NB/T 33001中输出电流误差的规定。
6.3.3.6.3输出电流响应时间测试
测试编号:TC_DB.EVSE_P_EnergyTransfer.Charging_004测试目的:在能量传输阶段,检查直流供电设备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响应通信控制器充电电流需求。测试方法及步骤。
a)在能量传输阶段,利用车辆通信控制器模拟软件发送的“电池充电需求”,设置充电电流需求值I在被测直流供电设备输出电流上限、下限范围内,使直流供电设备在恒流状态下运行,当车辆通信控制器发送的充电电流需求值从当前值IO调整至目标值IN时,见图5,利用测试仪器测量从车辆通信控制器开始发送充电电流需求值IN的时刻至实际电流输出目标值的间隔时间Td。
下单前可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普通增值税数电发票。
请联系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获取完整译文。
本英文译本为纯人工专业精翻版本,保证语法术语准确率和专业度!
专业源于专注|ChinaAutoRegs 始终专注于汽车标准翻译领域!
「中国汽车标准译文库」已收录上千个现行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英文版译本,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标准化体系!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document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delivered immediately upon payment.
Sample pages may be requested to your preference before placing order.
Please contact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for the complete PDF version in English.
Our well-established database has included almost all Chinese automotive standards in effect, providing one-stop, up-to-date,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