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AutoRegs|GB/T 45086.1-2024英文版翻译 车载定位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第1部分:卫星定位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On-Board Positioning System—Part 1: Satellite Positioning
CONTENTS
Foreword
Introduction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4 Abbreviations
5 Technical Requirements
6 Test Methods
7 Inspection Rules
Annex A (Informative) Provisions on General Statements
Annex B (Normative) Specifications of RF Signal Coordination Parameters
Annex C (Normative) Method for Setting Cold Start Status of Onboard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Annex D (Normative) Test Scenarios of Onboard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Annex E (Normativ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of Positioning Accuracy
Annex F (Normativ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of Velocity Accuracy
Annex G (Normativ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of Timing Accuracy
Annex H (Informative) Road test of onboard satellite poisoning system
Annex I (Informative) Simulation Test of Onboard Satellite Poisoning System in Anechoic Chamber
Annex J (Informative) Durability Test Calculation Models
1 SCOPE
This document specifie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onboard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and describes the corresponding test methods.
This document is applicable to onboard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s.
2 NORMATIVE REFERENCES
The following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ain provisions which, through normative reference in this text, constitute essential provision of this document. For dated references, only the edition cited applies. For undated references,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referenced document (including any amendment) applies.
GB/T 2828.1 Sampling procedures for inspection by attributes – Part 1: Sampling schemes indexed by acceptance quality limit (AQL) for lot-by-lot inspection
GB/T 16422.2-2022 Plastics – 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 – Part 2: Xenon-arc lamps
GB/T 18655-2018 Vehicles, boat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on-board receivers
GB/T 19951-2019 Road vehicles – Disturbances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electronic component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GB/T 21437.2-2021 Road vehicles – Test method of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conduction and coupling – Part 2: Electrical transient conduction along supply lines only
GB/T 21437.3-2021 Road vehicles – Test method of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conduction and coupling – Part 3: Electrical transient transmission by capacitive and inductive coupling via lines other than supply lines
GB/T 28046.1-2011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Part 1: General
GB/T 28046.2-2019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Part 2: Electrical loads
GB/T 28046.3-2011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Part 3: Mechanical loads
GB/T 28046.4-2011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Part 4: Climatic loads
GB/T 28046.5-2013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Part 5: Chemical loads
GB/T 30038-2013 Road vehicles – Degree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rotection (IP-Code)
GB 34660-2017 Road vehicl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document, the following terms and definitions apply.
3.1 onboard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OSPS)
system that is mounted on the vehicle and uses the radio signals transmitted by man-made earth satellites for positioning, velocity measurement and timing
3.2
定位精度positioningaccuracy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与真实位置之差的统计值。
3.3
测速精度velocityaccuracy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速度与真实速度之差的统计值。
3.4
授时精度timingaccuracy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时间与协调世界时(UTC)之差的统计值。
3.5
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coldstarttimetofirstfix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未知的状态下,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首次
正常定位所需的时间。
3.6
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hotstarttimetofirstfix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已知的状态下,从唤醒时刻到首次正常定位所需的时间。
3.7
重捕获时间reacquisitiontime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接收的卫星信号短时失锁后,从信号恢复到重新捕获卫星信号所需的时间。
3.8
捕获灵敏度acquisitionsensitivity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冷启动条件下,捕获卫星信号并正常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功率电平。
3.9
重捕获灵敏度reacquisitionsensitivity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接收的卫星信号短时失锁后,重新捕获卫星信号并正常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
功率电平。
3.10
跟踪灵敏度trackingsensitivity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正常定位后,能够继续保持对卫星信号的跟踪和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功率电平。
3.11
北斗多模BeiDoumulti-mode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时支持全球定位系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系统,实现定位、测速和授时。
3.12
北斗独立模式BeiDouindependencemode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在北斗多模情况且当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不可用时,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仅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定位、测速和授时。
3.13
北斗优先模式BeiDouprioritymode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在北斗多模情况,当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相关信息出现差异且无法判断有效性时,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优先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测速和授时。
3.14
北斗单模BeiDousingle-mode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仅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测速和授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AddWhiteGaussianNoise)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CEP:圆概率误差(CircularErrorProbable)
Galileo: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GLONAS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
HDOP:平面位置精度因子(HorizontalDilutionofPrecision)
ID:身份标识(Identity)
PDOP: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alDilutionofPrecision)
5技术要求
5.1功能要求
5.1.1输出
按照6.3.1进行试验,在该文件测试条件下,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输出满足如下要求。
a)应具备输出GGA、RMC、VTG、GSV和GSA报文的能力,其格式见附录A。
b)GGA、RMC、VTG和GSA输出信息中的有效性标识和模式指示应能指示定位和授时信息的有效性。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无法定位或授时的情况下,GGA、RMC、VTG和GSA输出信息中的有效性标识和模式指示应为无效。有效数据比例应不低于99.99%。
c)GGA、RMC、VTG、GSA和GSV输出更新率应不低于1Hz。
5.1.2模式
5.1.2.1一般要求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至少支持北斗单模。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在北斗多模时,按照6.3.2.1进行试验,应具备切换为北斗单模的功能。
5.1.2.2北斗多模
5.1.2.2.1通则
按照6.3.2.2.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支持北斗多模,即北斗独立模式或北斗优先模式。应同时支持BDS、GPS、Galileo和GLONASS,应具备同时接收处理B1和B2,或B1和B3,或B2和B3,或B1、B2和B3信号的能力。其他标称支持的载波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表1。
5.1.2.2.2北斗独立模式
按照6.3.2.2.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支持北斗独立模式,其应输出三维定位数据和时间数据。
5.1.2.2.3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3.2.2.3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支持北斗优先模式,其输出的三维定位数据和时间数据应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致。
5.1.2.3北斗单模
按照6.3.2.3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支持北斗单模,且应具备同时接收处理B1和B2,或B1和B3,或B2和B3,或B1、B2和B3信号的能力。其输出的GSA信息应仅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ID,且三维定位数据应满足水平定位精度优于2m(CEP95),垂直定位精度优于4m(CEP95)。
5.2性能要求
5.2.1精度
5.2.1.1静态定位精度
5.2.1.1.1开阔天空场景
5.2.1.1.1.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1.1.1和6.4.2.1.1.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2m(CEP95),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4m(CEP95)。
5.2.1.1.1.2北斗单模
按照6.4.2.1.1.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2m(CEP95),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4m(CEP95)。
5.2.1.1.2城市峡谷场景
5.2.1.1.2.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1.1.2和6.4.2.1.1.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10m(CEP95),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15m(CEP95)。
5.2.1.1.2.2北斗单模
按照6.4.2.1.1.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10m(CEP95),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15m(CEP95)。
5.2.1.2动态定位精度
5.2.1.2.1开阔天空场景
5.2.1.2.1.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1.2.1和6.4.2.1.2.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2m(CEP95),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4m(CEP95)。
5.2.1.2.1.2北斗单模
按照6.4.2.1.2.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2m(CEP95),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4m(CEP95)。
5.2.1.2.2城市峡谷场景
5.2.1.2.2.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1.2.2和6.4.2.1.2.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10m(CEP95),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15m(CEP95)。
5.2.1.2.2.2北斗单模
按照6.4.2.1.2.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10m(CEP95),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15m(CEP95)。
5.2.1.3测速精度
5.2.1.3.1开阔天空场景
5.2.1.3.1.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1.3.1和6.4.2.1.3.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测速精度应优于0.5m/s(CEP95)。
5.2.1.3.1.2北斗单模
按照6.4.2.1.3.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测速精度应优于0.5m/s(CEP95)。
5.2.1.3.2城市峡谷场景
5.2.1.3.2.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1.3.2和6.4.2.1.3.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测速精度应优于1m/s(CEP95)。
5.2.1.3.2.2北斗单模
按照6.4.2.1.3.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测速精度应优于1m/s(CEP95)。
5.2.2首次定位时间
5.2.2.1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5.2.2.1.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2.1和6.4.2.2.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应不超过90s。
5.2.2.1.2北斗单模
按照6.4.2.2.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应不超过90s。
5.2.2.2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5.2.2.2.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2.2和6.4.2.2.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应不超过5s。
5.2.2.2.2北斗单模
按照6.4.2.2.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应不超过5s。
5.2.3重捕获时间
5.2.3.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3和6.4.2.3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重捕获时间应不超过5s。
5.2.3.2北斗单模
按照6.4.2.3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重捕获时间应不超过5s。
5.2.4灵敏度
5.2.4.1捕获灵敏度
5.2.4.1.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4.1和6.4.2.4.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捕获灵敏度应优于-138dBm。
5.2.4.1.2北斗单模
按照6.4.2.4.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捕获灵敏度应优于-138dBm。
5.2.4.2重捕获灵敏度
5.2.4.2.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4.2和6.4.2.4.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重捕获灵敏度应优于-145dBm。
5.2.4.2.2北斗单模
按照6.4.2.4.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重捕获灵敏度应优于-145dBm。
5.2.4.3跟踪灵敏度
5.2.4.3.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4.3和6.4.2.4.3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跟踪灵敏度应优于-150dBm。
5.2.4.3.2北斗单模
按照6.4.2.4.3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跟踪灵敏度应优于-150dBm。
5.2.5授时性能
5.2.5.1开阔天空场景
5.2.5.1.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5.1和6.4.2.5.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GGA中的UTC时间分辨力应优于0.01s。如果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有秒脉冲(1PPS)输出要求,则其授时精度应优于250ns(CEP95)。
5.2.5.1.2北斗单模
按照6.4.2.5.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GGA中的UTC时间分辨力应优于0.01s。如果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有1PPS输出要求,则其授时精度应优于250ns(CEP95)。
5.2.5.2城市峡谷场景
5.2.5.2.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4.1.5.2和6.4.2.5.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GGA中的UTC时间分辨力应优于0.01s。如果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有1PPS输出要求,则其授时精度应优于250ns(CEP95)。
5.2.5.2.2北斗单模
按照6.4.2.5.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GGA中的UTC时间分辨力应优于0.01s。如果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有1PPS输出要求,则其授时精度应优于250ns(CEP95)。
5.3健壮性要求
5.3.1北斗多模(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
按照6.5.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在卫星定位系统出现北斗多模系统事件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达到正确的状态,事件及状态要求见表2。
5.3.2北斗单模
按照6.5.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在卫星定位系统出现北斗单模系统事件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达到正确的状态,事件及状态要求见表3。
5.4射频信号协调要求(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北斗单模)
按照6.6进行试验,依次施加表4所示的噪声信号,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信号载噪比(C/N0)平均值变化量应均不超过1dB-Hz。
5.5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整车级试验要求
5.5.1道路试验要求
道路试验为可选试验。按照6.7.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满足供需双方要求。
5.5.2暗室仿真试验要求
暗室仿真试验为可选试验。按照6.7.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满足供需双方要求。
5.6环境要求
5.6.1电气性能
5.6.1.1直流供电电压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直流供电电压范围见表5,在USmin~USmax范围内,按照6.8.1.1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其他电压规格系统的电压范围可协商确定。
5.6.1.2过电压
5.6.1.2.1(Tmax-20℃)条件
按照6.8.1.2.1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对于有过压保护功能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试验中,功能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不适用于仅安装在未装配低压发电机车辆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
5.6.1.2.2室温条件下
按照6.8.1.2.2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3叠加交流电压
按照6.8.1.3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4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
按照6.8.1.4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5供电电压瞬态变化
5.6.1.5.1电压瞬时下降
按照6.8.1.5.1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5.2对电压骤降的复位性能
按照6.8.1.5.2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5.3启动特性
按照6.8.1.5.3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不适用于仅安装在未装配低压发电机车辆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
5.6.1.5.4抛负载
按照6.8.1.5.4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不适用于仅安装在未装配低压发电机车辆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
5.6.1.6反向电压
按照6.8.1.6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7参考接地和供电偏移
按照6.8.1.7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8开路
5.6.1.8.1单线开路
按照6.8.1.8.1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8.2多线开路
按照6.8.1.8.2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9短路保护
按照6.8.1.9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1.10绝缘电阻
按照6.8.1.10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MΩ,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2电磁兼容性
5.6.2.1无线电骚扰特性
5.6.2.1.1传导发射
按照6.8.2.1.1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符合GB/T 18655-2018中表5和表6等级3的要求。
5.6.2.1.2辐射发射
按照6.8.2.1.2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符合GB/T 18655-2018中表7等级3的要求。
5.6.2.2对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抗扰试验
5.6.2.2.1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
按照6.8.2.2.1进行试验,抗扰试验等级和试验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
5.6.2.2.2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耦合的电瞬态抗扰
按照6.8.2.2.2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2.3对电磁辐射的抗扰
按照6.8.2.3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2.4对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抗扰
5.6.2.4.1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不通电
按照6.8.2.4.1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2.4.2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通电
按照6.8.2.4.2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3机械性能
5.6.3.1机械振动
按照6.8.3.1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3.2机械冲击
按照6.8.3.2进行试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3.3自由跌落
按照6.8.3.3进行试验,试验后,不准许有外观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3.4线束拉脱力
有线束的系统,按照6.8.3.4进行试验,试验后不应有损伤、线束断裂、端子脱落等现象,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环境耐候性
5.6.4.1温湿度范围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贮存环境温度范围和工作环境温湿度范围应符合表7的规定。
5.6.4.2低温贮存
按照6.8.4.1进行试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3低温工作
按照6.8.4.2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4高温贮存
按照6.8.4.3进行试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5高温工作
按照6.8.4.4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6温度梯度
按照6.8.4.5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7规定变化率的温度循环
按照6.8.4.6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8规定转换时间的温度快速变化
按照6.8.4.7进行试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9湿热循环
按照6.8.4.8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不准许损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10稳态湿热
按照6.8.4.9进行试验,不准许损坏,且试验中最后1h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4.11太阳光辐射
安装在乘客舱内太阳直射处和车顶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按照6.8.4.10进行试验,试验后,表面不应有脱落、龟裂、起泡等现象。
安装在非太阳直射处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不作要求。
5.6.4.12防尘防水性能
按照6.8.4.11进行试验,安装于乘客舱内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其防护等级应符合GB/T 30038-2013中IP5K2的规定,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安装于乘客舱外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其防护等级应符合GB/T 30038-2013中IP6K9K的规定,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5化学负荷
按照6.8.5进行试验,试验后,表面不应有起泡、龟裂、脱落、锈蚀,标志和标签应保持清晰可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5.6.6耐久性要求
耐久性试验为可选试验。按照6.8.6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按照试验持续时间的25%、50%、75%和试验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位置应满足5.2.1.2.2中的多模(针对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或单模(针对北斗单模)要求。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试验环境条件
如无其他规定,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表8的规定。
6.1.2试验电压条件
如无其他规定,试验电压条件应符合表9的规定。其他电压规格系统的试验条件可协商确定。
6.1.3试验连接
6.1.3.1定位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试验时,应根据其在车辆的实际安装匹配情况,配置相同参数(增益、噪声系数、带宽)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并提供实车线束损耗数据。若在车辆的实际安装匹配中不包含LNA,则直接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试验。
按照图1进行试验连接,试验环境应避免存在同频或邻频干扰。
注:智能天线终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1.3.2授时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试验时,应根据其在车辆的实际安装匹配情况,配置相同参数(增益、噪声系数、带宽)的LNA,并提供实车线束损耗数据。若在车辆的实际安装匹配中不包含LNA,则直接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试验。
按照图2进行试验连接,保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与测试系统1PPS连接线缆长度,与卫星信号模拟器到测试系统1PPS连接线缆长度相同,或对线缆时间延迟进行标定。试验环境应避免存在同频或邻频干扰。
注:智能天线终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1.3.3射频信号协调
按照图3进行试验连接。
6.1.4环境试验性能检查通则
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放置于规定的车规环境试验中,在进行环境评价试验的同时,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试验:
—对于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采用城市峡谷场景下北斗多模的定位(6.4.1.1.2.2)试验;
—对于北斗单模,采用城市峡谷场景下北斗单模的定位(6.4.2.1.2.2)试验。
6.2试验设备
6.2.1卫星信号模拟器
6.2.1.1覆盖频段及信号种类要求
卫星信号模拟器产生的信号应具有与卫星信号相同的特性,在正常动态卫星星座下,应能产生几何位置良好(PDOP≤2.5)的卫星信号,经纬度连续变化。各信号的载波、频率等见表1。
6.2.1.2数学仿真功能要求
数学仿真功能应能完成卫星星座仿真、大气传播仿真、用户轨迹仿真、特殊事件仿真。具体包括:
a)卫星星座仿真:应能完成单卫星星座及混合卫星星座的仿真;
b)大气传播仿真:应能针对载体完成电离层延迟仿真和对流层延迟仿真;
c)用户轨迹仿真:应能模拟静态、动态载体的运动特性,仿真生成用户运动轨迹;
d)特殊事件仿真:应包括闰秒调整、卫星故障、卫星伪距跳变异常仿真。
6.2.2干扰信号发生器
干扰信号发生器应具备输出表4噪声信号的能力。
6.3功能试验
6.3.1输出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附录D中D.1.1和表D.4运行开阔天空动态试验场景,保持120s,记录当前时刻为T1。统计T1~T1+1800s的有效数据比例。检查其输出的报文信息及更新率。
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实现正常动态定位的情况下,减少可视卫星的数量至2颗,检查GGA、VTG、GSA和RMC输出的有效性标识或模式指示位。
6.3.2模式
6.3.2.1北斗单模切换功能
检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单模切换功能。
6.3.2.2多模模式
6.3.2.2.1支持卫星信号一致性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4运行开阔天空动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首次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检查其输出的GSV和GSA信息。
6.3.2.2.2北斗独立模式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6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动态试验场景。试验场景运行90s后,检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三维位置信息。
6.3.2.2.3北斗优先模式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8运行开阔天空北斗优先模式试验场景。试验后,检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时间信息。
6.3.2.3北斗单模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9运行开阔天空北斗单模试验场景。试验后,检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GSA信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性能试验
6.4.1多模信号试验
6.4.1.1精度试验
6.4.1.1.1静态定位精度
6.4.1.1.1.1开阔天空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1.1.1.2城市峡谷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3运行城市峡谷静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1.1.2动态定位精度
6.4.1.1.2.1开阔天空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4运行开阔天空动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1.1.2.2城市峡谷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4运行城市峡谷动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1.1.3测速精度
6.4.1.1.3.1开阔天空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4运行开阔天空动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速度作为标准速度,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速度数据与标准速度进行比较,根据附录F计算测速精度。
6.4.1.1.3.2城市峡谷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4运行城市峡谷动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速度作为标准速度,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速度数据与标准速度进行比较,根据附录F计算测速精度。
6.4.1.2首次定位时间
6.4.1.2.1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识别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首次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计算从开始运行试验场景到上述连续10s输出数据中第1个数据时刻的时间间隔。
6.4.1.2.2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定位状态下,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进行休眠操作,60s后唤醒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识别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首次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计算从唤醒到上述连续10s输出数据中第1个数据时刻的时间间隔。
6.4.1.3重捕获时间
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定位状态下,中断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信号,30s后恢复输出。识别自卫星信号恢复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首次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计算从卫星信号恢复到上述连续10s输出数据中第1个数据时刻的时间间隔。
6.4.1.4灵敏度
6.4.1.4.1捕获灵敏度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每次设置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所有通道信号功率电平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不能捕获的量值开始,以1dB步进增加。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文件声明的捕获灵敏度量值低于-138dBm,可从比其声明的灵敏度量值低2dB的功率电平值开始。
在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每个信号功率电平下,判断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能否在300s内捕获卫星信号并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记录首次满足该条件的功率电平值,作为捕获灵敏度。
6.4.1.4.2重捕获灵敏度
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定位。随后每次定位30s后控制卫星信号模拟器中断卫星信号30s,设置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所有通道信号功率电平,取值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不能捕获的量值开始,以1dB步进增加。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文件声明的重捕获灵敏度量值低于-145dBm,可从比其声明的灵敏度数值低2dB的功率电平值开始。
在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每个信号功率电平下,判断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能否在信号恢复后180s内捕获卫星信号并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记录首次满足该条件的功率电平值,作为重捕获灵敏度。
6.4.1.4.3跟踪灵敏度
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定位。设置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所有通道信号功率电平以1dB步进降低。
在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每个信号功率电平下,判断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能否在120s内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记录首次不满足该条件的前一测试功率电平值,作为跟踪灵敏度。
6.4.1.5授时性能
6.4.1.5.1开阔天空场景
根据图1搭建测试环境。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GGA信息。
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具备输出1PPS信息能力要求,按照图2搭建授时测试环境。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1PPS上升沿与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1PPS上升沿的时间差,试验时长为24h,根据附录G计算授时精度。
6.4.1.5.2城市峡谷场景
根据图1搭建测试环境。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3运行城市峡谷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GGA信息。
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具备输出1PPS信息能力要求,按照图2搭建授时测试环境。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3运行城市峡谷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1PPS上升沿与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1PPS上升沿的时间差,试验时长为24h,根据附录G计算授时精度。
6.4.2北斗信号试验
6.4.2.1精度试验
6.4.2.1.1静态定位精度
6.4.2.1.1.1开阔天空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2.1.1.2城市峡谷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5运行城市峡谷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2.1.2动态定位精度
6.4.2.1.2.1开阔天空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6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动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2.1.2.2城市峡谷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6运行城市峡谷北斗独立模式动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根据附录E计算定位精度。
6.4.2.1.3测速精度
6.4.2.1.3.1开阔天空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6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动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速度作为标准速度,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速度数据与标准速度进行比较,根据附录F计算测速精度。
6.4.2.1.3.2城市峡谷场景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6运行城市峡谷北斗独立模式动态试验场景。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速度作为标准速度,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速度数据与标准速度进行比较,根据附录F计算测速精度。
6.4.2.2首次定位时间
6.4.2.2.1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并正常运行,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识别出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首次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计算从模拟器开始运行试验场景到上述连续10s输出数据中第1个数据时刻的时间间隔。
6.4.2.2.2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定位状态下,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进行休眠操作,60s后唤醒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识别出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首次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计算从唤醒到上述连续10s输出数据中第1个数据时刻的时间间隔。
6.4.2.3重捕获时间
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定位状态下,中断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信号,30s后恢复输出。识别出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首次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计算从卫星信号恢复到上述连续10s输出数据中第1个数据时刻的时间间隔。
6.4.2.4灵敏度
6.4.2.4.1捕获灵敏度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设置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所有通道信号功率电平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不能捕获的量值开始,以1dB步进增加。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文件声明的捕获灵敏度量值低于-138dBm,可从比其声明的灵敏度量值低2dB的功率电平值开始。
在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每个信号功率电平下,判断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能否在300s内捕获卫星信号,并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记录首次满足该条件的功率电平值,作为捕获灵敏度。
6.4.2.4.2重捕获灵敏度
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定位。控制卫星信号模拟器中断卫星信号30s,随后每次设置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所有通道信号功率电平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不能捕获的量值开始,以1dB步进增加。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文件声明的重捕获灵敏度量值低于-145dBm,可从比其声明的灵敏度数值低2dB的功率电平值开始。
在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每个信号功率电平下,判断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能否在信号恢复后180s内捕获卫星信号,并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记录首次满足该条件的功率电平值,作为重捕获灵敏度。
6.4.2.4.3跟踪灵敏度
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定位。设置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所有通道信号功率电平以1dB步进降低。
在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每个信号功率电平下,判断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能否在120s内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记录首次不满足该条件的前一测试功率电平值,作为跟踪灵敏度。
6.4.2.5授时性能
6.4.2.5.1开阔天空场景
根据图1搭建测试环境。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GGA信息。
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具备输出1PPS信息能力要求,按照图2搭建授时测试环境。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5运行开阔天空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1PPS上升沿与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1PPS上升沿的时间差,试验时长为24h,根据附录G计算授时精度。
6.4.2.5.2城市峡谷场景
根据图1搭建测试环境。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5运行城市峡谷北斗独立模式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GGA信息。
若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具备输出1PPS信息能力要求,按照图2搭建授时测试环境。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2和表D.3运行城市峡谷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1PPS上升沿与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的1PPS上升沿的时间差,试验时长为24h,根据附录G计算授时精度。
6.5健壮性试验
6.5.1北斗多模
6.5.1.1GPS系统周计数归零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7运行健壮性试验场景#1。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时间数据与标准时间进行比较。
6.5.1.2卫星星座系统扰动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8运行健壮性试验场景#2。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
6.5.1.3北斗系统秒计数归零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9运行健壮性试验场景#3。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时间数据与标准时间进行比较。
6.5.1.4健康字指示信号异常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0运行健壮性试验场景#4。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记录GSA语句,将参与解算的卫星与卫星信号模拟器中健康字异常的卫星进行比较。
6.5.1.5闰秒事件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1运行健壮性试验场景#5。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时间数据与标准时间进行比较。
6.5.1.6单星伪距突变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2运行健壮性试验场景#6。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
6.5.2北斗单模
6.5.2.1卫星星座系统扰动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3运行北斗单模健壮性试验场景#1。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
6.5.2.2北斗系统秒计数归零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4运行北斗单模健壮性试验场景#2。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时间数据与标准时间进行比较。
6.5.2.3健康字指示信号异常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5运行北斗单模健壮性试验场景#3。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记录GSA语句,将参与解算的卫星与卫星信号模拟器中健康字异常的卫星进行比较。
6.5.2.4闰秒事件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6运行北斗单模健壮性试验场景#4。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时间数据与标准时间进行比较。
6.5.2.5单星伪距突变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17运行北斗单模健壮性试验场景#5。以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的位置作为真实位置,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定位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比较。
6.6射频信号协调试验(北斗独立模式、北斗优先模式、北斗单模)
设置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固定位置的GNSS信号,卫星信号模拟器需同时输出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支持的所有卫星星座所有频率的信号。
根据附录C使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上电,卫星信号模拟器按D.1.1和表D.3运行开阔天空静态试验场景。当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连续10s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时,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GSV中的C/N0,计算前10min的C/N0平均值作为基准值。
控制信号发生器输出表4规定的单一噪声信号,信号稳定后,记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输出的GSV中的C/N0,计算10min的C/N0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计算测量值与基准值的差,得到载噪比平均值变化量。依次计算在施加表4规定的噪声信号的情况下,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载噪比平均值变化量。
6.7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整车级试验
6.7.1道路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道路试验见附录H。
6.7.2暗室仿真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暗室仿真试验见附录I。
6.8环境评价试验
6.8.1电气性能试验
6.8.1.1直流供电电压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先将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调至Ut,然后逐渐将电压调至USmin稳定10min并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再逐渐将电压调至USmax稳定10min并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2过电压试验
6.8.1.2.1(Tmax-20℃)条件下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3.1.1.2或4.3.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2.2室温条件下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3.1.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3叠加交流电压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4.2严酷度1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4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5.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5供电电压瞬态变化试验
6.8.1.5.1电压瞬时下降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6.1.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5.2对电压骤降的复位性能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6.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5.3启动特性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6.3.2等级Ⅱ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5.4抛负载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6.4.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6反向电压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按照GB/T 28046.2-2019中4.7.2.3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7参考接地和供电偏移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8.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8开路试验
6.8.1.8.1单线开路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9.1.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8.2多线开路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9.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9短路保护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2-2019中4.10.2.1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1.10绝缘电阻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1,按照GB/T 28046.2-2019中4.1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2电磁兼容性试验
6.8.2.1无线电骚扰特性试验
6.8.2.1.1传导发射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18655-2018中6.3和6.4的方法进行试验。
6.8.2.1.2辐射发射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18655-2018中6.5的方法进行试验。
6.8.2.2对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抗扰试验
6.8.2.2.1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表6规定的抗扰试验等级和GB/T 21437.2-2021中的脉冲1、2a、2b、3a、3b的方法进行试验。对于脉冲1、2b、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对于脉冲2a、3a、3b,试验中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2.2.2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耦合的电瞬态抗扰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1437.3-2021中表B.1、表B.2中CCC模式以及等级Ⅲ的要求和4.5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2.3对电磁辐射的抗扰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 34660-2017中4.7的电波暗室法、大电流注入法的抗扰试验强度和5.7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2.4对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抗扰试验
6.8.2.4.1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不通电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1,按照GB/T 19951-2019中表C.1、表C.2的类别1试验严酷等级不低于L3的测试电压要求和第9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2.4.2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通电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通信开启,按照GB/T 19951-2019中表C.1、表C.2、表C.3的类别1试验严酷等级不低于L3的测试电压要求和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应处于正常通信状态,试验中、试验后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注:根据实际情况保护卫星信号模拟器免受静电影响。
6.8.3机械性能试验
6.8.3.1机械振动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模拟在车辆上的安装方式在振动台上安装固定,在GB/T 28046.3-2011中4.1.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3-2011中4.1.2.4.2或4.1.2.7.2或4.1.2.8.2的方法进行试验。在每个循环稳定至Tmin和循环的210min~410min期间,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3.2机械冲击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3-2011中4.2.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3.3自由跌落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1,按照GB/T 28046.3-2011中4.3.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3.4线束拉脱力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2,将产品或连接器固定,用拉力计分别缓慢沿线束施加产品设计文件规定的轴向拉力进行试验。试验后,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环境耐候性试验
6.8.4.1低温贮存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表7的贮存温度下限和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1,按照GB/T 28046.4-2011中5.1.1.1.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2低温工作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Tmin和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4-2011中5.1.1.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中,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直至试验结束。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3高温贮存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表7的贮存温度上限和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1,按照GB/T 28046.4-2011中5.1.2.1.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4高温工作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Tmax和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GB/T 28046.4-2011中5.1.2.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中,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直至试验结束。试验后静置至少
2h恢复至室温,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5温度梯度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Tmin~Tmax范围和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2,按照GB/T 28046.4-2011中5.2.2的方法进行试验。当每个温度阶段达到稳定时,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分别以USmin和USmax运行,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6规定变化率的温度循环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Tmin~Tmax范围和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2,按照GB/T 28046.4-2011中的5.3.1.2的方法进行试验,在每个循环稳定至Tmin和循环的210min~410min期间,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7规定转换时间的温度快速变化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Tmin~Tmax范围和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1,按照GB/T 28046.4-2011中5.3.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8湿热循环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2,按照GB/T 28046.4-2011中5.6.2.2的方法进行试验,在每个循环达到最高温度时,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9稳态湿热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2.1,在(40±2)℃和湿度(93±3)%的条件下,按照GB/T 28046.4-2011中5.7.2的方法进行试验,在试验最后1h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试验后静置至少2h恢复至室温,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4.10太阳光辐射试验
安装在乘客舱内太阳直射处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太阳光直射面正对氙弧灯,按照GB/T 16422.2-2022中表2方法B和表3循环2的规定进行600h试验。安装在乘客舱外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太阳光直射面正对氙弧灯,按照GB/T 16422.2-2022中表1方法A和表3循环1的规定进行600h试验。
6.8.4.11防尘防水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2,按照GB/T 30038-2013中8.3.3.2和8.4.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5化学负荷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1.1,按照GB/T 28046.5-2013中表1安装位置代码[B]选择试剂和暴露条件以及表2的湿润方法和4.8的程序进行试验。试验后,检查外观,并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6.8.6耐久性试验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在Tmax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运行47h和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2.1运行1h为循环进行试验。高温耐久试验时长计算见附录J。在试验期间按照试验持续时间的25%、50%、75%,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试验结束后以GB/T 28046.1-2011定义的工作模式3.2,按照6.1.4进行性能检查。
7检验规则
7.1试验的抽样和分组
按照GB/T 2828.1规定的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抽取,每组至少1件,共计7组,每件样品应编上样品编号和分组编号。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按分组依次进行以下试验:
a)第1组:功能试验、性能试验、健壮性试验、射频信号协调试验、电气性能试验(除绝缘电阻试验);
b)第2组:环境耐候性试验(不包括太阳光辐射试验和防尘防水试验)、绝缘电阻试验(在湿热循环试验后0.5h进行);
c)第3组:机械性能试验(机械振动试验、线束拉脱力试验);
d)第4组:防尘防水试验、化学负荷试验;
e)第5组:电磁兼容性试验、太阳光辐射试验;
f)第6组:机械性能试验(机械冲击试验、自由跌落试验);
g)第7组:耐久性试验(可选,试验方法见附录J)。
7.2合格判定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试验项目应全部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有一项不合格,可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样品就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仍有不合格时,则该批样品判为不合格。
现成译文,到款即发。
下单前可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普通增值税数电发票。
请联系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获取完整译文。
本英文译本为纯人工专业精翻版本,保证语法术语准确率和专业度!
专业源于专注|ChinaAutoRegs 始终专注于汽车标准翻译领域!
「中国汽车标准译文库」已收录上千个现行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英文版译本,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标准化体系!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document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delivered immediately upon payment.
Sample pages may be requested to your preference before placing order.
Please contact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for the complete PDF version in English.
Our well-established database has included almost all Chinese automotive standards in effect, providing one-stop, up-to-date,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solution.
下单前可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普通增值税数电发票。
请联系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获取完整译文。
本英文译本为纯人工专业精翻版本,保证语法术语准确率和专业度!
专业源于专注|ChinaAutoRegs 始终专注于汽车标准翻译领域!
「中国汽车标准译文库」已收录上千个现行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英文版译本,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标准化体系!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document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delivered immediately upon payment.
Sample pages may be requested to your preference before placing order.
Please contact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for the complete PDF version in English.
Our well-established database has included almost all Chinese automotive standards in effect, providing one-stop, up-to-date,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solu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