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5797-2025英文版翻译 道路车辆 低压电气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ChinaAutoRegs|GB/T 45797-2025英文版翻译 道路车辆 低压电气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Road Vehicles—Low-Voltage Electrical System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CONTENTS

Foreword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4 Abbreviations
5 Technical Requirements
5.1 Quiescent Current
5.2 Electrical Balance
5.3 Low Temperature Cold Start
5.4 Vehicle Resistance to Voltage Variations
5.5 Inductive Load Switching Off
5.6 Load Dump
5.7 Wiring Harness System
5.8 Earthing System
6 Test Methods
6.1 Test Conditions
6.2 Measuring Equipment
6.3 Vehicle Conditions
6.4 Selection of Test Items
6.5 Quiescent Current Test
6.6 Electrical Balance Test
6.7 Low Temperature Cold Start Test
6.8 Test of Vehicle Resistance to Voltage Variations
6.9 Inductive Load Switching Off Test
6.10 Load Dump Test
6.11 Wiring Harness System Test
6.12 Earthing System Test
Annex A (Informative) List of Test Items
Annex B (Informative) Examples of Vehicle Quiescent Current Test Scenarios
Annex C (Informative) Electrical Balance Test Conditions and Load Settings
C.1 Operating Condition Settings
C.2 Load Settings
Annex D (Informative) Functional Check List
Annex E (Informative) List of Inductive Loads
Bibliography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车辆12V/24V低压电气系统的性能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M类和N类车辆,其他类型车辆参照执行。本文件不适用于电动汽车高压电气系统部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08.1起动用铅酸蓄电池 第1部分: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T 12535-2021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GB/T 21437.2-2021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发射和抗扰性
GB/T 25085.1道路车辆 汽车电缆 第1部分:术语和设计指南
GB/T 28046.1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 28046.2-2019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 31465(所有部分)道路车辆 熔断器

3术语和定义

GB/T 28046.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C/DC: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 Converter)
EPS:电子助力转向(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PEPS:无钥匙进入及起动系统(Passive Entry Passive Start)
SOC: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5技术要求

5.1静态电流
获取车辆及各控制器的静态电流大小,检查是否存在非设计的静态电流,评估车辆是否满足运输时间要求和长时间放置后的起动要求。按照6.5进行试验后,车辆静态电流、控制器等部件静态电流、不同使用场景下车辆静态电流均不应超过设计值。
5.2电平衡
获取蓄电池、发电机或DC/DC、电气负载之间电能产生与消耗的关系,评估电源系统选型的合理性。按照6.6进行试验后,铅酸电池SOC变化量、瞬态电压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他电池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3低温冷机起动
评估车辆低温冷机起动性能。按照6.7进行试验后,满足下列要求。
a)车辆起动性能要求:
1)对于内燃机汽车和动力源为发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冷机起动试验,在连续起动试验次数内发动机应能起动自动运转,连续进行起动试验次数不应超过GB/T 12535-2021中表3的要求;
2)对于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动力源为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辆应能够正常起动或“READY”/“OK”信号装置正常点亮并保持至少1min。
b)在车辆起动期间工作的有关设备的功能状态应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A级,其他功能按GB/T 28046.2-2019中表3或表4确定。
5.4车辆耐电压变化
5.4.1直流供电电压范围
检验车辆各部件在最低和最高供电电压范围内的性能。按照6.8.2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符合GB/T 28046.1定义的A级。
5.4.2过电压
5.4.2.1长时间过电压
模拟供电系统失效引起的输出电压升高。按照6.8.3.1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C级。
5.4.2.2辅助起动过电压
模拟辅助起动时向12V系统车辆各部件输入的过高电压。按照6.8.3.2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D级,必要时可要求达到更严酷的B级。本要求适用于12V低压供电系统的车辆。
5.4.2.3瞬时过压
模拟车辆受到配电系统中断开负载连接或负载电流注入的影响。按照6.8.3.3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符合GB/T 28046.1定义的A级。
5.4.3叠加交流电压
模拟直流供电下出现的纹波电压。按照6.8.4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符合GB/T 28046.1定义的A级。
5.4.4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供电电压缓降和快升
5.4.4.1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
模拟蓄电池逐渐放电和充电时的电压变化。按照6.8.5.1进行试验,当电压不低于表7或表8中规定的USmin时,功能状态应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A级,当电压低于表7或表8中规定的USmin时,功能状态至少应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D级。
5.4.4.2供电电压缓降和快升
模拟蓄电池逐渐放电和迅速恢复至最高供电电压(USmax)的电压变化。按照6.8.5.2进行试验,当电压不低于表7或表8中规定的USmin时,功能状态应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A级,当电压低于表7或表8中规定的USmin时,功能状态至少应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D级。
5.4.5供电电压瞬态变化
5.4.5.1供电电压瞬时下降
模拟其他电路内的常规熔断器熔断时引起的电压瞬时下降。按照6.8.6.1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B级。是否允许降至C级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4.5.2复位特性
检验车辆各部件在不同的电压骤降下的复位性能。按照6.8.6.2进行试验,对于具有复位功能的设备,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C级。
5.4.5.3启动特性
检验车辆各部件在车辆启动时的性能。按照6.8.6.3进行试验,在车辆启动期间工作的有关设备的功能状态应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A级,其他功能按GB/T 28046.2-2019中表3或表4确定。未搭载低压起动机的低压供电系统可不进行本试验。
5.4.6DC/DC叠加矩形波
模拟DC/DC输出电压变化。按照6.8.7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符合GB/T 28046.1定义的A级。未配备DC/DC的低压供电系统可不进行本试验。
5.4.7短时中断供电
5.4.7.1中断时间变化
检验车辆各部件在中断时间变化情况下的短时中断供电的性能。按照6.8.8.1进行试验,当中断时间tmicro≤100μs时,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符合GB/T 28046.1定义的A级;当中断时间tmicro>100μs时,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C级。
5.4.7.2恢复时间变化
检验车辆各部件在恢复时间变化情况下的短时中断供电的性能。按照6.8.8.2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C级。
5.4.8长时中断供电
检验车辆各部件在长时中断供电的性能。按照6.8.9进行试验,恢复供电后不应出现非预期的当前故障码,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C级。
5.5感性负载关断
检验感性负载关断瞬间产生的电压脉冲对车辆电源、功能的影响。按照6.9进行试验后,满足下列要求:
a)感性负载关断过程中的电压波动应满足GB/T 21437.2-2021中B.3.7瞬态波形分级表中Ⅳ级的要求;
b)被测负载相关部件功能状态应符合GB/T 28046.1定义的A级。
5.6抛负载
5.6.1一般工况下的抛负载干扰
检验车辆在不同蓄电池SOC和发动机转速条件下发生抛负载时产生的电压脉冲对电源系统、网络系统以及车辆各项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不对电动汽车进行要求,电动汽车可参照使用。按照6.10.1进行试验后,满足下列要求:
a)抛负载时产生的电压脉冲峰值及持续时间应符合表2的要求,抛负载脉冲波形示例见GB/T 28046.2-2019中的图9;
b)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C级;
c)网络不应出现错误帧,或错误帧不应对车辆功能造成影响;
d)不应产生非预期的诊断故障代码。
5.6.2最大负载工况下的抛负载干扰
检验车辆在发电机额定电流输出状态下发生抛负载时产生的电压脉冲对电源系统、网络系统以及车辆各项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不对电动汽车进行要求,电动汽车可参照使用。按照6.10.2进行试验后,满足下列要求:
a)抛负载时产生的电压脉冲峰值及持续时间应符合表2的要求,抛负载脉冲波形示例见GB/T 28046.2-2019中的图9;
b)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C级;
c)网络不应出现错误帧,或错误帧不应对车辆功能造成影响;
d)不应产生非预期的诊断故障代码。
5.6.3抛负载抗扰特性
模拟发生抛负载现象时产生的瞬态。按照6.10.3进行试验后,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应至少达到GB/T 28046.1定义的C级。电动汽车低压供电系统可不作要求。
5.7线束系统
5.7.1单负载
获取车辆电气负载各工况下的真实功耗参数以及回路电压降。对于单个负载回路,按照6.11.1进行单负载试验,电压降应符合表3的要求。对于有特殊电压降要求的电气负载(如卤素灯)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7.2电源分配
评估线束理论设计和车辆状态下熔断器与电气负载之间匹配的合理性。对于所有安装熔断器的回路,按照6.11.2进行电源分配试验,熔断器与负载电流的要求如下:
a)常温23℃熔断器与负载电流之间的匹配应符合表4的要求;
b)负载电流峰值超过熔断器的极限时,不应对电流循环冲击次数造成影响(见GB/T 31465.1中对电流循环冲击的要求)。
5.7.3短路
评估线束理论设计和车辆状态下的导线与熔断器之间匹配的合理性。按照6.11.3进行短路试验后,满足下列要求:
a)加载回路时,熔断器熔断前,导线温度不应超过GB/T 25085.1对额定温度等级的规定,回路(导线、连接器、接线盒和继电器触点等)不应损坏;
b)熔断器熔断时间应符合GB/T 31465(所有部分)的要求。
5.7.4过流
评估线束理论设计和车辆状态下的导线与熔断器之间匹配的合理性。按照6.11.4进行过流试验后,满足下列要求:
a)加载回路时,熔断器熔断前,导线温度不应超过GB/T 25085.1对额定温度等级的规定,回路(导线、连接器、接线盒和继电器触点等)不应损坏;
b)熔断器熔断时间应符合GB/T 31465(所有部分)的要求。
5.8接地系统
5.8.1接地电流分布
评估接地线径选取的合理性。按照6.12.1进行试验,经过接地线工作电流不应超过导线的设计值。
5.8.2接地偏移电压
评估接地偏移电压量。按照6.12.2进行试验,12V系统接地偏移电压瞬时(≤500ms)偏移量应在±1V范围内,连续(>500ms)偏移量应在±0.5V范围内;24V系统接地偏移电压瞬时(≤500ms)偏移量应在±2V范围内,连续(>500ms)偏移量应在±1V范围内。
5.8.3接地失效
评估接地失效时负载的工作状态。按照6.12.3进行试验后,满足如下要求:
a)接地失效不应影响本接地点以外其他负载的功能;
b)若存在潜在通路,潜在通路所在回路电流值不应超过导线的设计值。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23℃±5℃和相对湿度25%~75%的条件下进行。
6.2测量设备
除非另有规定,设备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的要求,设备采样频率不应低于10Hz。
6.3车辆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车辆要求如下:
a)所有车载用电器应功能齐全且工作正常,线束、蓄电池、发电机或DC/DC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b)控制器软件版本应为当前发布版本,读出相关系统的软硬件版本号;
c)读取并清除所有的诊断故障代码,如果有诊断故障代码不能清除,应做好记录,作为后续评估的参考;
d)按照GB/T 5008.1进行蓄电池的SOC处理;
e)试验前应根据试验环境温度选择适配的油、液。
6.4试验项目选择
本文件的试验项目按照车辆类型选择适用的试验项目,推荐的试验项目列表见附录A。
6.5静态电流试验
6.5.1车辆及控制器等部件静态电流试验
起动车辆,迅速激活电气负载后关闭负载并下电;关闭所有车门,将车辆闭锁;记录车辆下电至各控制器休眠全过程的蓄电池电流、控制器等部件电流参数,车辆及控制器等部件静态电流试验原理见图1。宜对蓄电池电压参数进行监控。
车辆静态电流测量用的电流监测装置分辨率不宜低于0.01mA;部件静态电流测量用的电流监测装置分辨率不宜低于0.001mA。
6.5.2不同场景静态电流试验
根据场景类型对每一细分场景(见附录B)设置电源状态,记录该细分场景操作后至各控制器休眠全过程的蓄电池电流参数,不同场景静态电流试验原理见图2。宜对蓄电池电压参数进行监控。
场景由供需双方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6.6电平衡试验
参考附录C选择试验工况和负载配置,设置环境工况,并将(70±5)%SOC的蓄电池及车辆在环境中静置12h,且蓄电池及车辆温度均达到规定的环境温度,宜采集蓄电池和车辆冷却液和燃油车机油的温度。如果确认蓄电池及车辆温度达到环境温度,也可适当减少静置时间。将原蓄电池更换为(70±5)%SOC的蓄电池,运行驾驶工况,并按照负载设置进行操作,开始记录发电机或DC/DC电流电压、蓄电池电流电压参数,按照公式(1)计算蓄电池SOC变化量,电平衡试验原理见图3。其他监控参数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宜对大功率负载电流及电压、前机舱零件及关键位置等温度、网络报文进行监控。
6.7低温冷机起动试验
按照GB/T 12535-2021中6.2中的低温环境的方法进行起动性能试验。
6.8车辆耐电压变化试验
6.8.1试验方法
断开蓄电池,不起动发动机或断开DC/DC输出,通过程控电源为车辆供电。尽可能开启车辆所有负载,按照6.8.2~6.8.8的波形及要求向试验车辆有效输入端施加对应的电压波形,宜记录程控电源输出的电压及电流参数,观察车辆各部件功能变化。试验后将蓄电池接回试验车辆并进行功能检查,功能检查列表见附录D。在试验前后读取及清除故障码。由线束压降引起的试验结果偏差,宜通过电压修正再次进行试验。
6.8.2直流供电电压范围试验
按照表6的参数和图4的电压曲线在有效输入端设置供电电压,按照6.8.1的方法共进行1次试验。
6.8.3过电压试验
6.8.3.1长时间过电压试验
使系统在室温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有效输入端先施加UA电压,随后按照表9的参数设置供电电压,之后将电压降低至UA。按照6.8.1的方法共进行1次试验。
6.8.3.2辅助起动过电压试验
使系统在室温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有效输入端先施加10.8V电压,在10ms内将电压升高至26V保持60s,之后在10ms内将电压降低至10.8V并保持120s。按照6.8.1的方法共进行1次试验。
6.8.3.3瞬时过压试验
按照表10的参数和图5的电压曲线,在有效输入端设置供电电压施加5个试验波形。按照6.8.1的方法共进行1次试验。
6.8.4叠加交流电压试验
按照GB/T 28046.2-2019中4.4.2在输入端设置供电电压,按照6.8.1的方法进行试验。
6.8.5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供电电压缓降和快升试验
6.8.5.1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试验
按照如下方式在有效输入端设置供电电压:以(0.5±0.1)V/min的线性变化率或以不大于25mV的步长,将供电电压由UA降到0V,然后从0V升到UA。按照6.8.1的方法共进行1次试验。
6.8.5.2供电电压缓降和快升试验
按照如下方式在有效输入端设置供电电压:以(0.5±0.1)V/min的线性变化率或以不大于25mV的步长,将供电电压由UA降到0V,然后在0.5s内从0V升到USmax。按照6.8.1的方法共进行1次试验。
6.8.6供电电压瞬态变化试验
6.8.6.1供电电压瞬时下降试验
按照GB/T 28046.2-2019中4.6.1.2在有效输入端设置供电电压,按照6.8.1的方法共进行1次试验。
6.8.6.2复位特性试验
按照GB/T 28046.2-2019中4.6.2.2在有效输入端设置供电电压,按照6.8.1的方法共进行1次试验。
注:下降步长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8.6.3启动特性试验
按照GB/T 28046.2-2019中4.6.3.2分别在有效输入端设置各个等级的供电电压,按照6.8.1的方法进行试验。
6.8.7DC/DC叠加矩形波试验
按照表11的参数和图6的电压曲线在有效输入端设置供电电压,按照6.8.1的方法每组参数分别进行10次试验。
6.8.8短时中断供电试验
6.8.8.1中断时间变化
按照表12的参数和图7的中断时间变化曲线在有效输入端以电压UA供电,按照6.8.1的方法每组参数分别进行1次试验。
6.8.8.2恢复时间变化
按照表13的参数和图8的恢复时间变化曲线在有效输入端以电压UA供电,按照6.8.1的方法每组参数分别进行1次试验。
6.8.9长时中断供电试验
分别对低压系统不同电源模式进行试验,电源模式包括但不限于OFF且车辆休眠、OFF且车辆未休眠、ACC、ON等。DC/DC或发电机非工作状态下,开启相应模式下可开启的负载,断开低压蓄电池,持续60s后恢复蓄电池接通,在怠速或READY模式检查车辆各部件功能状态并读取故障码,重复进行10次试验。
6.9感性负载关断试验
对于仅能在怠速或READY模式工作的负载,切断程控电源,使车辆处于怠速或READY模式;对于其他负载,将程控电源与蓄电池并联,模拟车辆稳定在常态时蓄电池的端电压。开启被测负载,分别测量断开负载电路瞬间和车辆下电瞬间被测负载正极端、被测负载负极端、被测负载保险端、蓄电池正极端相对于蓄电池负极端的电压波形,并检查被测负载相关部件的功能。应对试验车辆所有感性负载进行试验,常见感性负载列表见附录E,感性负载试验原理见图9。
对于有不同挡位的感性负载,可仅对负载最高挡位进行试验。对于对称类的感性负载,可仅对靠近蓄电池侧的负载进行试验。对于间歇性工作的感性负载,应在负载工作时进行关断试验。设备采样率不应低于5MHz。
6.10抛负载试验
6.10.1一般工况下的抛负载干扰试验
在蓄电池正极回路接入断路器S,一般工况下抛负载试验原理见图10。起动车辆(发电机运行)并开启灯光类、仪表、影音娱乐类所有电气负载,通过断路器S快速断开蓄电池回路,分别记录表14中不同转速、不同蓄电池SOC时发电机输出电压变化、主要控制器供电端电压变化和网络报文。读取故障码,并对车辆进行功能检查,功能检查列表见附录D。每个发动机转速及SOC条件下进行3次试验。设备采样率不应低于5MHz。
6.10.2最大负载工况下的抛负载干扰试验
在蓄电池正极回路并联电子负载,在蓄电池及电子负载的总回路接入断路器S,最大负载工况下抛负载试验原理见图11。起动车辆(发电机运行),分别在关闭所有可关闭的电气负载和开启灯光类、仪表、影音娱乐类等所有可开启的电气负载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使发动机运转至最高转速,调节电子负载,使发电机以额定电流输出。通过断路器S快速切断回路,记录发电机输出电压变化、主要控制器供电端电压变化以及网络报文。读取故障码,并对车辆进行功能检查,功能检查列表见附录D。设备采样率不应低于5MHz。
注1:控制器电压监控点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注2:影音娱乐类负载以常见工作状态开启。
6.10.3抛负载抗扰特性试验
断开蓄电池,不起动发动机或断开DC/DC输出,通过程控电源为车辆供电。尽可能开启车辆所有负载,按照GB/T 28046.2-2019中4.6.4.2.3向试验车辆有效输入端施加对应的电压波形,宜记录程控电源输出的电压及电流参数,观察车辆各部件功能变化。试验后将蓄电池接回试验车辆并进行功能检查,功能检查列表见附录D。试验前后读取及清除故障码。
由线束压降引起的试验结果偏差,宜通过电压修正再次进行试验。
6.11线束系统试验
6.11.1单负载试验
对于仅能在怠速或READY模式工作的负载,切断程控电源,使车辆处于怠速或READY模式;对于其他负载,将程控电源与蓄电池并联,模拟车辆稳定在常态时蓄电池的端电压。单独开启被测负载,记录负载电流及稳定后的蓄电池电压、负载电压、负载正负极侧电压降参数。单负载试验原理见图12。
若无法测量负载端电流电压参数,可在继电器和熔断器处使用转接线和短接线测量。
6.11.2电源分配试验
对于仅能在怠速或READY模式工作的负载,切断程控电源,使车辆处于怠速或READY模式;对于其他负载,将程控电源与蓄电池并联,模拟车辆稳定在常态时蓄电池的端电压。同时打开所测熔断器下的所有负载,待负载稳定工作15s后关闭所有负载,记录试验全过程各熔断器处的电流特性。电源分配试验原理见图13。宜监控蓄电池电压。
无法持续工作15s的负载可在最长工作时间后关闭负载。
6.11.3短路试验
对于仅能在怠速或READY模式工作的负载,切断程控电源,使车辆处于怠速或READY模式;对于其他负载,将程控电源与蓄电池并联,模拟车辆稳定在常态时蓄电池的端电压。选取熔断器下电阻值最大的回路进行试验。在线束插接器端进行短接,记录导线温度、短路电流波形、熔断器通电熔断时间。短路试验原理见图14。宜监控蓄电池电压。本试验不适用于电子保险丝(eFuse)产品。
监控导线温度的传感器距离短路点不宜少于15cm。
对于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回路,当发生短路保护时可终止试验。
6.11.4过流试验
6.11.4.1终端熔断器过流试验
对于仅能在怠速或READY模式工作的负载,切断程控电源,使车辆处于怠速或READY模式;对于其他负载,将程控电源与蓄电池并联,模拟车辆稳定在常态时蓄电池的端电压。选取熔断器下电阻值最大的回路进行试验。按照GB/T 31465(所有部分)的要求根据熔断器类型从额定容量的135%、150%、200%选择适用的试验电流并通过电子负载加载直至熔断器熔断、线束发烟或达到GB/T 31465(所有部分)规定的熔断器最长熔断时间要求,记录导线温度、过流电流波形、熔断时间(如有)以及导线是否熔化、冒烟、异味等异常情况。过流试验原理见图15。宜监控蓄电池电压。本试验不适用于电子保险丝(eFuse)产品。
监控导线温度的传感器距离过流点不宜少于15cm。对于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回路,当发生过流保护时可终止试验。
6.11.4.2非终端熔断器过流试验
对于仅能在怠速或READY模式工作的负载,切断程控电源,使车辆处于怠速或READY模式;对于其他负载,将程控电源与蓄电池并联,模拟车辆稳定在常态时蓄电池的端电压。选取容量最大的下一级熔断器回路进行试验,将该熔断器更换为分流器,同时开启非终端熔断器下的所有负载,按照GB/T 31465(所有部分)的要求根据终端熔断器(见图16中熔断器F3)类型从额定容量的135%、150%、200%选择适用的试验电流并通过电子负载加载至最大的下一级熔断器回路,直至被测熔断器(见图16中熔断器F0)熔断、线束发烟或达到GB/T 31465(所有部分)规定的终端熔断器最长熔断时间要求,记录被测终端和非终端熔断器所在回路导线温度、被测终端和非终端熔断器所在回路过流电流波形、熔断时间(如有)以及导线是否熔化、冒烟、异味等异常情况。过流试验原理图见图16。宜监控蓄电池电压。本试验不适用于电子保险丝(eFuse)产品。
监控导线温度的传感器距离过流点不宜少于15cm。
6.12接地系统试验
6.12.1接地电流分布试验
在各接地点对应的接地线上安装电流监控装置,将电源模式切换到怠速或READY,依次开启该接地点下的负载,待电流稳定后,记录所有通道的电流值。接地电流分布试验原理见图17。依次完成所有接地点电流分布试验。
6.12.2接地偏移电压试验
分别将电源模式切换到怠速或READY挡,依次打开每个负载,每打开一个负载后等待15s以上,测量并记录被测接地点与发电机或DC/DC负极的最大电压值。接地偏移电压试验原理见图18。
6.12.3接地失效试验
断开接地点,将机械开关接入接地点与车身之间,将电源模式切换到怠速或READY挡,运行所有与该接地相关联的负载,检查功能;通过机械开关断开被测接地点,保持断开状态,记录试验过程中各负载状态、该接地点电压及接地线电流值,观察并记录其他接地点负载的功能并进行潜在通路排查。接地失效试验原理见图19。宜监控蓄电池电压。
注:进行潜在通路排查时,通过该接地点断开过程其他接地点的电流增加现象,初步判断潜在通路所在接地点,再通过断开接插件及监测电流变化的方式排查潜在通路线束,并评估潜在通路回路电流值是否超过导线的设计值。


现成译文,到款即发。
下单前可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普通增值税数电发票。
请联系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获取完整译文。
本英文译本为纯人工专业精翻版本,保证语法术语准确率和专业度!
专业源于专注|ChinaAutoRegs 始终专注于汽车标准翻译领域!
「中国汽车标准译文库」已收录上千个现行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英文版译本,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标准化体系!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document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delivered immediately upon payment.
Sample pages may be requested to your preference before placing order.
Please contact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for the complete PDF version in English.
Our well-established database has included almost all Chinese automotive standards in effect, providing one-stop, up-to-date,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solut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