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386.1-2021英文版翻译 《2025年第1号修改单》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

ChinaAutoRegs|GB/T 18386.1-2021英文版翻译 《2025年第1号修改单》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
Test methods fo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ange of electric vehicles—Part 1: Light-duty vehicles

一、附录A
1) A.2.2中增加“A.2.2.3充电期间平均温度为(233)℃”。
2) A.2.4.1更改为下述内容:
A.2.4.1通则
试验过程中,关闭全部车窗,按照A.2.4.2或A.2.4.3的要求进行空调设定,使车内温度测量点(位置见附录F)的平均温度尽快达到20℃以上,之后直至试验结束,平均温度宜尽量保持在20℃〜22°C。应根据汽车生产企业的建议选择是否开启除霜除雾装置,若开启也应根据汽车生产企业的建议设置开启时长。
试验过程中,以不小于1Hz的采集频率实时连续记录车内温度测量点的温度变化,计算并监测所有温度测量点的平均温度,记录该平均温度初次达到20C的时间。若试验全程车内温度始终达不到该温度,则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之后直至试验结束,该平均温度每10min的平均值保持在20C〜24℃,每1min的平均值保持在17C〜25C。
3) A.2.4.2更改为下述内容:
对于自动控制式空调,设定为“自动模式”,温度设定为22C或汽车生产企业推荐的温度,空气循环开关置于外循环及吹脚模式;对于无法设定温度、外循环或吹脚模式的自动空调,以自动空调本身预设置为准。超过900s后车内温度仍不满足要求时设定空调温度为最高或最大加热模式。车内温度达到20C后,调节温度设置,使车内温度测量点的平均温度尽量保持在20C〜22C。若试验全程车内温度始终达不到20C,则应保持在最高温度或最大加热模式。
4) A.2.4.4更改为下述内容:
A.2.4.4出风口设置
前排出风口开度置于最大,出风口方向置于中间位置。对于具有中排、后排出风口的车辆,关闭或封闭中排和后排出风口。
5) A.3.4更改为下述内容:
A.3.4.1环境条件设定
按照A.2.2的要求设定环境温度。
A.3.4.2底盘测功机设定
按照A.3.2.2进行底盘测功机设定。
A.3.4.3试验选项
对于低温续驶里程不超过8个由4.4规定的试验循环里程的车辆,按照6.3.3.3的规定进行试验;对于低温续驶里程超过8个由4.4规定的试验循环里程的车辆,按照A.3.4.4的规定或6.3.3.3的规定进行试验。暖风装置的设定按照A.2.4进行,并在第一个CLTC开始后的9s内完成操作。
A.3.4.4低温缩短法
A.3.4.4.1速度片段
低温缩短法速度片段由试验循环段和恒速段组成,见图A.1。其中DS为试验循环段,由6个4.4规定的试验循环构成;CSS为恒速段,由较高的恒定车速构成。
A.3.4.4.2恒速段
恒速段的速度按照6.3.3.4.3.1的规定设置。
A.3.4.4.3浸车
宜减少浸车时长和频次,并且宜在试验循环段结束、恒速段开始前进行浸车。恒速段过程浸车要求可参照表3进行操作,但浸车期间车辆不能断电和更改空调设置。
A.3.4.4.4REESS充电和电量的测量
试验结束后,按照6.3.4的方法对车辆进行REESS充电和电量的测量。
6) A.4更改为下述内容:
A.4.1基于常规工况法的试验结果
能量消耗量按照公式(5)计算,续驶里程按照7.3.1的方法计算,其中公式(9)替换为公式(A.1)。
A.4.2基于低温缩短法的试验结果
能量消耗量按照公式(5)计算,续驶里程按照公式(A.2)计算。
式中:
BER –续驶里程,单位为千米(km);
EREESS,STP–低温缩短法试验前后,REESS的电能变化量,单位为瓦时(Wh);
EC –基于REESS电能变化量的能量消耗量,单位为瓦时每千米(Wh/km)。
其中,EREESS,STP和ECDC分别按照公式(A.3)、公式(A.4)计算。
式中:
△EREESS,DS–按照7.1.1的规定计算得到的试验循环段DS所有REESS的电能变化量,单位为瓦
时(Wh);
△EREESS,CSS–按照7.1.1的规定和A.4.3的流程计算得到的恒速段CSS所有REESS的电能变化量,单位为瓦时(Wh)。
式中:
c –试验循环的序号,试验循环段DS共计6个试验循环;
ECDC,C–基于REESS电能变化量的第c个试验循环的能量消耗量,单位为瓦时每千米(Wh/km);
Kc –第c个试验循环的权重系数,按照公式(A.5)计算。
式中:
△EREESS,c–按照7.1.1的规定计算得到的第c个试验循环所有REESS的电能变化量,单位为瓦时(Wh)。
A.4.3恒速段能量波动异常识别和修正
A.4.3.1对恒速段数据进行处理。以车速大于0km/h的时刻为起始状态,前3min为加速过程,之后至结束为恒速过程,按照步长10min将恒速过程划分为m+1个微恒速段,前m个为完整微恒速段。若恒速段出现浸车,单独提取并记录浸车前后包括减速(即超出公差范围)、停车和3min加速过程的放电量数据,对恒速段数据进行合并后按照步长10min划分微恒速段。记录加速过程放电能量XA、浸车过程放电能量XS和每个微恒速段的放电能量X,。以上放电能量的总和为恒速段CSS总放电能量△EREESS,CSS。
A.4.3.2依次对第3个到第m个微恒速段能量进行异常波动判定和标记。设置能量偏差p,的正
常波动范围阈值为+5.O%,若p,高于该阈值,将该微恒速段标记为能量异常波动。
计算第3个到第m个微恒速段的放电能量偏差p,,按照公式(A.6)计算。

式中:
p,–第,个微恒速段的放电能量相较于累计平均能量的偏差;
X,–第’个微恒速段的放电能量,单位为瓦时(Wh);
九–第,个微恒速段对应的累计平均能量,单位为瓦时(Wh),按照公式(A.7)计算。

A.4.3.3对被标记的微恒速段能量进行修正。用相同标记序号的累计平均能量进行替换。若第t个微恒速段被标记为异常,则将该Xt替换为ft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值继续进行后续微恒速段的能量波动判定。完成所有修正后,重新计算恒速段CSS总放电能量△EREESS.CSS’,并替换公式(A.3)中的AEREESS,CSS。
二、附录B
1) B.2.2中增加“B.2.2.4环境相对湿度低于50%”。
2) B.2.2中增加“B.2.2.5充电期间平均温度为(23士3)℃”。
3) B.2.4.1更改为下述内容:
3.1.1.1 通则
试验过程中,关闭全部车窗,按照B.2.4.2或B.2.4.3的要求进行空调设定,使车内温度测量点(位置见附录F)的平均温度尽快达到25°C以下,之后直至试验结束,平均温度宜尽量保持在23°C〜25°C。
试验过程中,以不低于1Hz的采集频率实时连续记录车内温度测量点的温度变化,计算并监测所有温度测量点平均温度,记录该平均温度初次达到25C的时间。若试验全程车内温度始终达不到该温度,则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之后直至试验结束,该平均温度每10min的平均值保持在21C〜25°C,每1min的平均值保持在20C〜28C。
4) B.2.4.2更改为下述内容:
对于自动控制式空调,设定为“自动模式”,温度设定为25C或汽车生产企业推荐的温度,空气循环开关设置为内循环及吹面模式;对于无法设定温度、内循环或吹面模式的自动空调,以自动空调本身预设置为准。超过900s后车内温度仍不满足要求时设定空调温度为最低或最大冷却模式。车内温度达到25C后,调节温度设置,使车内温度测量点的平均温度尽量保持在23C〜25C。若试验全程车内温度始终达不到25°C,则应保持在最低温度或最大冷却模式。
5) B.2.4.4更改为下述内容:
B.2.4.4出风口设置
前排出风口开度置于最大,出风口方向置于中间位置。对于具有中排、后排出风口的车辆,关闭或封闭中排和后排出风口。
6) B.3.4.3更改为下述内容:
对于高温续驶里程不超过8个由4.4规定的试验循环里程的车辆,按照6.3.3.3的规定进行试验;对于高温续驶里程超过8个由4.4规定的试验循环里程的车辆,按照A.3.4.4的规定或6.3.3.3的规定进行试验。空调的设定按照B.2.4进行,并在第一个CLTC开始后的9s内完成操作。
7) B.4更改为“按照A.4进行试验结果的计算”。


下单前可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普通增值税数电发票。
请联系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获取完整译文。
本英文译本为纯人工专业精翻版本,保证语法术语准确率和专业度!
专业源于专注|ChinaAutoRegs 始终专注于汽车标准翻译领域!
「中国汽车标准译文库」已收录上千个现行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英文版译本,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标准化体系!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document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delivered immediately upon payment.
Sample pages may be requested to your preference before placing order.
Please contact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for the complete PDF version in English.
Our well-established database has included almost all Chinese automotive standards in effect, providing one-stop, up-to-date,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solut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